:::
管理員 - 往生論-講經摘要 | 2024-01-12 | 點閱數: 791

    「五念門」中的第五「回向門」已經研究過,但回向門以下的經文皆是從「回向門」展開的,所以回向的意思和內容,必須再交代一下,知其文理,才可和後面經文連貫。一般只說「回向」二字,《往生論》加了「巧方便」三字,有何特殊之處?

 

甲、五巧方便回向

     

回向一切眾生往生西方,就能實現「證悟真如」和「成就佛道」的目的。此即「回向門」巧妙之處,也是淨土法門「金針暗度」的勝妙!所以稱「巧方便回向」,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
問:修「五念門」的念佛人,所回向出去的功德是什麼呢?

答:有兩大類。如乙表。

乙、所回功德

一、成就柔軟心 已斷見思惑 (像斷除見思煩惱的阿羅漢,隨順一切順逆境界,八風吹不動,才能具足「柔軟心」,也稱「柔順忍」。)

二、能如實了知 (能如「實相妙理」一樣地了知「真如本性」是「中道第一義諦」,空有圓融,不會互相矛盾、互相障礙。)

  1. 極樂依正一切莊嚴妙相(不只二十九種莊嚴相,實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莊嚴相。)
  2. 皆導師一真法界所顯者(「一真法界」即真如本性,也是佛的「無為法身」,「真空」而能顯示「妙有」。能徹底明白這層道理,乃「初地」以上大菩薩的境界。)

問:修「五念門」的念佛人,如何做到像阿羅漢以及像初地菩薩的功德善根呢?

答:《阿彌陀經》中的「一心不亂」即是此處論文的依據。參蕅益祖師《阿彌陀經要解》即可明白。因為「一心不亂」有二種:

(一)事一心不亂:念佛從伏惑乃至斷盡見思惑,不被見思煩惱所迷亂,皆屬「事一心」。這就是論中所云「成就柔軟心」。

(二)理一心不亂:念佛念到破一品無明惑,開顯真如本性,親見本性中之法身佛,不被空、有二邊所迷亂,叫做「理一心不亂」。即論中所云「如實知廣略諸法」。

以上是天親菩薩把修「五念門」的要領,以及修成功的功德,做一個總說明。接下來是念佛人修行路上,會遇到什麼障礙?念佛人最大的魔障,就是「菩提心」發不起來;或者發大心,卻不長久,遇八風就退轉了。《華嚴經》云:「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。」下一段「六離菩提障」,就是在說明斷離發菩提心的障礙。(上回講過)

【請參講表(丙)「菩提」心】

斷離前面第六段的三種障礙(1. 我心貪著自身2. 無安眾生心3. 供養恭敬自身心),即可與菩提心相應。所以第七段:

丙、七「順菩提門」(三因三果) 先說果,後說因

經文:「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,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故。何等三種? 一者、無染清淨心,以不為自身求諸樂故。二者、安清淨心,以拔一切眾生苦故。三者、樂清淨心,以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,以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。 是名三種隨順菩提門法滿足,應知。

經文要義列表顯示:

1. 無染清淨心

以不為自身求諸樂故

2. 安清淨心

以拔一切眾生苦故

3. 樂清淨心

以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

以攝取眾生生彼國土故

今天就研究這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