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正逢蓮社大專佛學講座的期間,所以把《往生論》的體裁和內容再概略介紹過。這部論將淨土法門的教理和修行方法,都作了簡明扼要的說明。修行方法即「五念門」,今將這五門作一歸納。
甲、「五念門」
一、禮拜門 — 斷除貢高我慢,消除業障,增長福慧。
(一)身禮阿彌陀「如來、應(供)、正徧知」
(二)為生彼國意故(為了往生極樂世界的緣故)
二、讚歎門 — 主要教「持名念佛」的方法。
(一)口讚稱名,如彼光明智相名義(佛號含有光明智慧,無所障礙之義。)
(二)欲如實修行相應故(內在的自性清淨心,透過這句佛號牽引出來,當下即是相應。)
三、作願門 — 「常願專念」就是轉煩惱為菩提,轉五濁為淨土的祕方。
(一) 心常作願專想,畢竟往生極樂。(時時提起「願往西方」之心,極樂淨土是最究竟的歸宿。)
(二) 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(由止生定) 心止於一處,不隨境界風轉,即可得「定」。
四、觀察門 — 以什麼樣的心來觀察呢?
(一) 正智觀彼「國土、佛、菩薩諸妙相」(由「真如實相心中」發出的智慧,才是「正智」。以此來觀照每一種殊勝妙境,才能和阿彌陀佛感應。)
(二) 欲如實修行毗婆舍那故(由觀生慧) 為使觀慧更增長,才修這一門。
五、迴向門 — 這種迴向法太善巧、太方便了,故稱「巧方便迴向」。
(一)不捨苦惱眾生,心常作願迴向(1.迴向給眾生2.迴向發願和眾生一同往生極樂世界,去完成「證真如」、「成佛道」這二個目的。)
(二)得成就大悲心故(因大悲成大菩提) 因有「迴入娑婆度眾生」的大悲心,才能很快證得大菩提果。
○天親菩薩講完「五念門」以後,又歸納出一個極樂世界「由因到果」的教理系統:
綜合依報、正報功德,乃佛之「第一義諦妙境界相」。此即「一真法界」中呈現之莊嚴妙相。
接著看論文第十大段「利行滿足」:
丙、十「利行滿足」:
一、標五益門
經文:「復有五種門,漸次成就五種功德,應知。 何者五門?一者近門,二者大會眾門,三者宅門,四者屋門,五者園林遊戲地門。此五種門,初四種門,成就入功德;第五門,成就出功德。」
二、合五念門
(一)入(自利)
1.近門:「入第一門者,以禮拜阿彌陀佛,為生彼國故,得生安樂世界。是名入第一門。」
(1)修禮拜門,得入極樂大義門。(進入極樂世界大乘義理之門)
(2)近無上正等菩提(接近證得無上菩提)
2.大會眾門:「入第二門者,以讚歎阿彌陀佛,隨順名義稱如來名,依如來光明智相修行故,得入大會眾數。是名入第二門。」
(1)修讚歎門,如實稱念佛名。(如阿彌陀佛無量光之義理持名)
(2)再入「彌陀海會」成其眾數(成為清淨海會之一成員)
3.宅門:「入第三門者,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,修奢摩他寂靜三昧行故,得入蓮華藏世界。是名入第三門。」
(1)修作願門,以奢摩他、住心蓮邦。(發願往生西方,心安止於蓮邦)
(2)續入「蓮華藏世界」,如登彌陀之堂。(繼續進入極樂實報土,如登彌陀家門)
4.屋門:「入第四門者,以專念觀察彼妙莊嚴,修毗婆舍那故,得到彼處,受用種種法味樂。是名入第四門。」
(1)修觀察門,以毗婆舍那照見佛土妙相。(以觀想法門的智慧照見佛土種莊嚴妙相)
(2)如入「彌陀之室」,受用種種法味樂。(如入彌陀最隱密的內室,受用各種法樂)
(二)出(利他)
5.園林遊戲地門:「出第五門者,以大慈悲,觀察一切苦惱眾生,示應化身,回入生死園煩惱林中,遊戲神通,至教化地,以本願力回向故。是名出第五門。」
(1)修迴向門,具大悲願憫眾出極樂之門。(菩薩學成不退轉的功夫,出了極樂世界大門)
(2)乘願再來示應化身迴入娑婆遊化度生。(迴入娑婆,遊戲神通,度化眾生)
【參】乘願再來例證 — 覺明妙行菩薩(西方確指)
三、速成佛果
(一)因:「菩薩入四種門,自利行成就,應知。 菩薩出第五門,迴向利益他行成就,應知。」
1.入四種門 — 自利功德成就
2.出第五門 — 利他功德成就
(二)果:「菩薩如是修五門行,自利利他,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。」
1.速得成就無上正等正覺(此即淨土超勝處)
2.超出倫常諸地之行(超出一般修行斷惑證果登地之行門)
(1)此 — 橫超三界生死(不用三祇修福慧,但憑六字出乾坤。)
(2)彼 — 橫超不退成佛(圓證三不退,圓淨四土,一生成佛。)
【參講表(己)淨土宗初祖晉慧遠法師】
今天《往生論》講說圓滿。
敬祝諸位大德道業精進!光壽無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