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管理員 - 普門品-講經摘要 | 2024-05-14 | 點閱數: 483

今天從經本第五頁,第四行上面,開始研究。

()說明科判並補充瞋之事例

  一、科判:今「問答得名所以」,於「當機啟請」後,由「如來備示」。此中已先總答,此為別答四段之中的第二個「意感消三毒」,貪瞋的經文已研究過,。

  二、補充瞋事例(演培法師普門品講記)

    1.秀才高蕃娶妻樊氏,妻性情兇惡。岳母同情之,又夢過去生妻為鼠子、夫為書生,書生玩耍致鼠死,今結夫妻報仇。勸念普門品及觀音。

    2.僧化妻,云:「莫要瞋,莫要瞋,前生亦非假,今世亦非真,咄!鼠子縮頭去,勿使貓兒尋。」以水噴之。

    3.妻受化。人以僧為觀音化身。

()對治愚癡。

  一、經文:「若多愚癡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癡。」

  二、愚癡之害。

    1.癡:迷惑,即迷惑正知見,起邪分別,不認識真心,不相信三世因果絲毫不爽。

    2.愚癡影響:

      (1)障礙求學及為善。

      (2)多生邪見,難以建立正知正見。

      (3)容易多造惡業,再為將來受苦。

    3.癡,即無明,為一切過患根本。

      (1)迷事無明:迷事相而起,不明因果,不辨邪正。認假作真,以身為己,以苦為樂,以無常爲常,以無我為我,以不淨為淨,能障真諦,難了生死,名事癡。

      (2)迷理無明:迷理性而起,不識真心,不明自性,不達中道,妄起我法二執,能障中道之理,名理癡。

      (3)不論迷事迷理,生死之導源於它,乃至是一切煩惱、一切痛苦的根源。

  三、分別難易。

    1.三毒中,貪瞋易治易說明白,癡最難治。

    2.生西方很快便可斷貪瞋,在蓮苞便可斷。若欲斷癡,尚需常念佛、念三寶,才能斷癡。而且要經歷長時,乃至到等覺仍有一品生相無明,要到了妙覺才斷盡。

  四、對治愚癡(普通法:自力)—修因緣觀。

    1.介紹四種緣起。

      (1)業感緣起(小乘教)()惑業苦輾轉,因果相續。()十二因緣觀。

      (2)賴耶緣起(大乘始教):大乘初門,微細不可知之藏識(第八阿賴耶識),為有情根本。

      (3)真如緣起(大乘終教):一味平等之真如實體,為染淨緣所驅使,生種種法。

      (4)法界緣起(大乘圓教):遍法界的一切事物互相融通,可為一大緣起。

    2.別說業感緣起。

      (1)順觀十二因緣流轉生死門。

      (2)順觀十二因緣還滅涅槃門。

      (3)逆觀十二因緣流轉生死門。

      (4)逆觀十二因緣還滅涅槃門。

      (5)緣覺之人,依此二門作觀,逆順二種推研。由此而發無漏定慧,而證真諦涅槃。

      (6)修行成功所歷時間:「支佛利者四生,鈍者百劫。」

    3.別說賴耶緣起。

      (1)前六識負責造業,由第六識總指揮。五俱意識與前五識俱,即五根攀緣五塵,起種種分別。獨頭意識不與五俱,不必看聽嗅嘗觸五塵境,就可以自己妄想紛飛 ,造種種業。

      (2)第七識(執我識)是我執的根源。向內執著第八識見分為我,向外影響前六識,讓他們帶著我執的色彩(染淨依)

      (3)造業後的業力保存在第八識,八為藏識,負責保存無始劫來的善惡無記種子,並隨時接收前六識的熏習。第八也叫異熟識(報主),為總報主,去後來先。

      (4)八識偈:「兄弟八人一個癡,其中一個最伶俐,五個門前做買賣,一個在家出主意。」

      (5)修五重唯識觀至圓滿開顯大圓鏡智,開發智慧,此之謂無癡。不能只伏。若是不起愚癡現行而未斷種子,還未達目標。(甚難)

  五、對治愚癡(方便法:二力。)

    1.自力:深信因果(信聖言量)

    2.他力:常念南無阿彌陀佛(為主),及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(為輔),便得離癡。

    3.斷三毒是斷惑,必須從意業上斷。

  六、事例。

    1.和尚澍庵,愚蠢頑固,常與人吵罵。閉關三年,專持大悲咒,念觀音,禮拜觀音。三年出關,智慧無礙,講說達理,通達內典與俗典。

    2.不識字愚癡沙彌,每夜禮拜觀音一柱香,至師搖鈴方歇。三年,感觀音搖鈴示之,此後通達經典。

()破三毒。

  一、經文:「無盡意,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,多所饒益。是故眾生,常應心念。」

  二、略釋。

    1.眾生:包括六凡和三乘聖人。

    2.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不僅可破凡夫事三毒,更可破羅漢、菩薩理三毒。

  三、理三毒。

    1.二乘:欲愛(一味著空),瞋恚(厭惡世間),愚癡(沈空滯寂)

    2.出假菩薩:欲愛(遊戲神通),瞋恚(呵厭二乘),愚癡(不達中道)

    3.地前菩薩:欲愛(中道法愛),瞋恚(雙捨兩邊),愚癡(無明未破)

  四、稱名破毒。

    1.稱念觀世音菩薩,至真諦事一心不亂,破凡夫見思事三毒,見自性真空觀世音。

    2.稱念觀世音菩薩,至俗諦事一心不亂,破二乘塵沙事三毒,見自性妙有觀世音菩薩。

    3.稱念觀世音菩薩,至中諦理一心不亂,破根本無明理三毒,見自性中道觀世音菩薩。

    4.若斷見惑如截四十里瀑流,若欲斷盡見思須證羅漢。如今一稱觀音聖號,即現心性,比普通自力法門容易太多了。

  四、常應心念。

    1.經文:「是故眾生,常應心念。」

    2.意義:你看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大威德神通之力,給予眾生豐饒的利益,因為這緣故,眾生不可只作口頭念,應當常常心念。

    3.念,今心。不用過去心、未來心念,要用現在一心不亂、清淨無著的心來念,念念不離心,心心不離念。如此,方可感應道交。是為意業恭敬也。

  五、為何經文不說「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」就好?

    1.依西晉竺法護譯正法華經光世音菩薩品二十三:「若有學人,淫怒癡盛,稽首歸命光世音菩薩,淫怒癡休。觀于無常苦空非身,一心得定。」

    2.歸命,即南無,即恭敬。「常念恭敬觀世音薩」,即「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」。

    3.恭敬太重要了。

    4.雪公常說恭敬重要,印光祖師也開示雪公要恭敬,華嚴經十無盡藏之一慚藏,也說恭敬修的重要。

結語:如果能確實掌握印光祖師和雪公恩師教導的恭敬秘訣,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,今生必有所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