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蘊:色蘊、受蘊、想蘊、行蘊、識蘊。「蘊」是積聚義,蘊積五法(色受想行識)不散,壅蔽真性,故謂之蘊。又謂之五陰,是說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,能使我們的真如本性陰暗不明。
何以「五蘊皆空」呢?《六十華嚴經》中,普賢菩薩說:「觀色如聚沫,受如水上泡,想如春時焰,眾行如芭蕉, 觀識如幻事」。簡言之,這五蘊身心都是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」。所謂「色」從四大假和合而有,「受想行識」由妄想分別而有,所以究竟沒有實體,無一不空。又如色身終歸於壞,受用隨時即過;思想一物,得之則無想了;所行之事,迴首尚如夢幻;識盡千種事物,再生(來世)不復能記。這五蘊豈不是虛幻不實嗎?
若能照見五蘊皆空,則不固執於色身,而害怕生死。不固執受用,而貪奉養。不固執思想,而意地清淨無所執著。不固執於所行,而悠閒自在。不固執於辨識,而可以物我兩忘。故說照見五蘊皆空,則度過一切苦厄。
我們淨土行者,當借用小乘法門,觀諸法虛妄不實之「空」,來加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信願,並在心中栽培大乘思想,從空出假,乘願再來,發廣度眾生的菩提心,俾能早日成就佛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