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管理員 - 人物側寫 | 2019-10-17 | 點閱數: 8094
行醫維生,自用儉樸,布施則毫不吝惜;人因病而退墮,他則帶病而精修。世人但求活著真好,他則以苦為師,決意生西。終日以念佛為要務,一見江味農居士〈念佛之道,用功之方〉(見《明倫》三五二期),如獲至寶,每天念佛就這麼「不急不遽,不疑不畏,不放不鬆,不矜不喜」一路穩穩的念去。巫醫師,這麼一位活脫脫的「醫道人」

知君貯有醫王藥  願與蒼生療苦愁
         ─── 巫錦漳醫師生西記 
       ●淨 業 

    巫公錦漳居士,臺東人氏,生於民國三十七年。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藥學系,進臺大藥學研究所深造,後又考入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,民國七十二年考取中醫師執照。行醫多年,診病用藥慎之又慎,治愈無數,人多以「巫醫師」稱之。

    幸得醫心藥

    巫醫師從小就想學道求長生不老,曾經趁家人不注意時,準備了裝有衣服和食物的包袱,獨自跑到臺東的山區尋找仙緣,結果因遍尋不著神仙的蹤跡,失望而歸。後來為了強身健體,還在腳上綁石頭訓練輕功,仍以失敗告終。直到上了大學進入中國醫藥學院藥學系,當時《黃帝內經》的課程由雪公教授,因此接觸學習佛法,才找到解決生死問題的最終答案,惟有學佛才能真正了脫生死。
    從此,巫醫師便對佛法深信不疑,努力用功,早晚二課從不偏廢,對死再也不害怕了,正如印光大師所教導的:常把死字掛心頭。要念小學的女兒,用毛筆寫個『死』字,貼在床頭邊,時時提醒自己。

    發心破障礙

    學佛後,巫醫師對佛法十分好樂,認為這麼好的東西,一定要讓更多人能受益。為了能幫助更多人學佛,了解佛法,在大四那年接下了醫王佛學社社長的重擔。為了能與大家結善緣,利用寒暑假,騎著腳踏車到處尋找房子,把有出租房子的地點、價位、環境都記錄下來,等到新生來時,不但幫忙大家提行李,還主動提供學校附近所有可租房子的資料,如有需要必定親自帶去。平時更是不時地關心照顧,噓寒問暖。如此熱心助人,不求回報的行為,感動了許多人。當時社員總共有二百多人,他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佛法的好處,努力克服自己本來木訥不善交際的弱點。
    在學佛的道路上,巫醫師非常精進踏實,早晚課只有愈來愈長,沒有偷懶減短過,念佛是他的精神食糧,生病的時候更是加緊用功,以病苦為師。長年聽經,風雨無阻,回來還會跟家人分享聽經的心得與體會,就算後來沒有體力到蓮社聽經,也一定將夫人帶回的講表和筆記好好看過,不懂處便請教夫人,彼此互相成就道業。
    巫醫師精進踏實的人格特質,早在讀高中時就可見端倪。高中時因生病休學一年在家調養,爾後參加大學聯考時,為了追上同學進度,開始發憤精進。每天天未亮,就起床讀書,邊摺棉被邊吟唱「梅花寒中開,學問苦中來」的詩句以激勵自己。就憑這股勁,他成了全村第一個考上醫學院、第一個考上臺大研究所的人;這對偏遠的臺東小村落,是一件很光榮也很難能可貴的事。

    迎接佛菩薩

    巫醫師生活勤儉樸實,平常換洗衣物只有兩三套,鞋子也只有那麼一兩雙。肺與胃長期不適,近一年來更是加重,因怕病人沒藥吃,在半年內休診又開診反覆三次。幾乎每一位病人來,都會與之分享最近學佛聽聞、生活實踐,所獲得的法喜。因為他視病如親,希望每一位病人都能與他一樣法喜。
    他待人發乎至誠的慈心悲憫,絕非門面上的噓寒問暖。看完病,會回想今天一整天自己開方用藥有沒有不足之處,並把有需要追蹤的病人寫下來,隔天一定親自打電話關心病情。自從年初在蓮社受菩薩戒後,努力落實菩薩戒,當午休、吃飯時間有人來就診,都能不起煩惱,他跟家人說:「每一位病人就是一尊佛菩薩,下來看診就是迎接佛菩薩。」

    滿門樂法味

    巫醫師夫婦平常雖然不一起出門,但目的地都是去蓮社社教科聽課,寒暑假時去聽大專佛學講座,課程大致相同卻年年去聽。孩子長大後,到了參加講座的年紀,更極力希望他們參加。夫婦倆對佛法的好樂,以身作則,及對聽經聽課的風雨無阻及不間斷的恆心,讓三位孩子真心歡喜的踏入佛法殿堂。
    為了兒子修智能到弘明書院薰習學佛,讓夫人、女兒同去學習照護,他一肩挑起照顧小女兒及岳父的飲食起居。並常護持夫人參加佛七和齋戒,不必擔心家裡的事務,安心念佛。他身體力行克服習氣,敦倫盡分,各盡其責,如此一來,家親眷屬都成了他往生的助力,臨終時才能自在,沒有障礙。

    願作好榜樣

    今年十月二十二日,往生前的星期六,巫醫師主動與在大陸讀書的兩位女兒通話,他說:「近來聽《金剛經》,聽得很法喜,一切痛苦、病痛、磨難,皆如同夢幻泡影。」再三告訴女兒要好好照顧自己,不用為他擔心,也詢問孩子在醫院實習的狀況,要把人家不要做的事撿起來做,遇到不順心的事要時時提起佛號。
    十月二十四日星期一下午,蓮友陪他念佛,他感到十分受用,便決定當天晚上八點到八點半再請蓮友陪同念佛。晚上大家陪念結束,他還很有精神氣力地感謝大家。
    星期二晚上九點半左右,孩子從廣州趕回,進門見他躺在病床上,明顯虛弱許多。巫醫師告訴孩子:「學佛要趁年輕,學到有把握,我就是太晚了。」接著,並告訴他們:「為何臨終的人不想說話,容易口乾?因為口水減少,口腔很黏把嘴黏住,張口、說話都十分費力。」雖然沒有感冒,卻一直低燒出汗,巫醫師告訴他們:「這種是虛陽外脫、陽氣外泄的表現,代表著人要臨終時的徵象。」
    星期三早上,他喝了三分之一碗粥水後,便不再進食,之後只喝〈大悲咒〉水。十點多,徐自明老師來探望,兩人見面後,徐老師握著他的手,巫醫師笑著說:「我會做大家的榜樣,臨終有瑞相,讓大家對念佛有信心,我倆現在相會就如夢幻泡影般」。下午蓮友來陪念,並問他有哪些好話要留給諸位蓮友大德,提振大家的道心,他說:「要趁年輕用功,往生要有把握。要敦倫盡分,家庭和睦,遵守五倫十義。修淨業三福,孝養父母,奉侍師長。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,禮敬諸佛,對一切眾生,要恭敬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。」

    凝視阿彌陀

    星期三晚上,蓮友陪念時,他坐起身子、手結印與大眾念佛,身體不適的症狀減輕許多,也無咳痰血的情形。晚上十點多,他同意使用氧氣,大眾一直念佛到晚上十一點多。十二點多,大眾離去,他醒來要喝〈大悲咒〉水,自己把氧氣管拿掉,並示意夫人開燈。夫妻二人單獨相處,夫人每說的一句話他都點點頭,夫人說:「你已經看破了,又放下了!這輩子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雪公老師、周老師、爸、修智都在極樂世界那兒,孩子我會繼續栽培照顧,我們的恩怨就一筆勾銷!」
    巫醫師放下心中最後的罣礙,身體迅速衰弱。家人立刻到跟前,手持佛像,並陪著念佛,蓮友也隨後趕來助念。在大家的念佛聲中,巫醫師專注凝望著佛像,呼吸隨著一聲聲佛號減弱,安然往生。
    巫醫師往生後,夫人回憶起他在十月上旬曾告訴她:「十月分對我很重要!當我吃不下就是要往生了。我不用到醫院被插管子,也不用像修智讓妳這麼辛苦,我在家裡可以拜佛、念佛、聽經聞法直到往生。

    必高登蓮品

    行醫維生,自用儉樸,布施則毫不吝惜;人因病而退墮,他則帶病而精修。世人但求活著真好,他則以苦為師,決意生西。終日以念佛為要務,一見江味農居士〈念佛之道,用功之方〉(見《明倫》三五二期),如獲至寶,每天念佛就這麼「不急不遽,不疑不畏,不放不鬆,不矜不喜」一路穩穩的念去。巫醫師,這麼一位活脫脫的「醫道人」,高登蓮品必矣。

    後記:此文,根據巫醫師千金── 修惠、修禎所撰〈追思爸爸〉一文而成。轉載自明倫月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