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管理員 - 普門品-講經摘要 | 2024-04-22 | 點閱數: 63

今天從經本第五頁,第一行下面,開始研究。

()科判段落

  一、科判:今「問答得名所以」,於「當機啟請」後,由「如來備示」。此中已先總答,此為別答四段之中的第一個「口感免災難」,已研究過。今為意業消三毒。

  二、本次續研經文的段落:「若有眾生,多於淫欲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欲。」

  三、前之七難是果報,報應之由來是因為造業,而造業是因為本性為無明覆蓋。欲不造業,必須去除惑。

()三障連繫。

  一、奉行十善。

    1.學十善業道經。

    2.初學,乃至等覺,皆應學。

    3.講說順序:本性迷、迷就是惑、起癡再起貪瞋、然後再回熏染意(意三),惑上加惑,來回薰染作用。然後發動口造四業,妄語、惡口、兩舌、綺語。於是身也造殺、盜、淫。(以意業為根本)

    4.學佛求斷惑,是斷除造業受報根本,並加上定功才能斷之。宜控制不造業,不起新的貪瞋癡,才能不起十惡,則免受七難。

    5.不造新業則無有緣,無緣則不勾惡因,就不會結果。

    6.二力:自己的力量,加上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力量。

    7.感應:念到觀音即心,心即觀音。

    8.罪業現前,是惡機;稱念菩薩名號,是善機。一善、一惡,看誰的力量大?惡的力量大,就壓住善;善的力量大,就壓住惡。

  二、首先治淫心。

    1.眾生之惑:見思惑、塵沙惑、根本無明。內容繁多,最主要者,則是三毒,又以貪中之淫為最厲害。

    2.四十二章經:「佛言,愛欲莫甚於色,色之為欲,其大無外,賴有一矣,若使二同,普天之人,無能為道者矣。」

    3.楞嚴經:「婬心不除,塵不可出。」

    4.淫瞋癡,亦可視為前七難之原因。

    5.貪是三毒之首,五欲六塵迷性實因貪起,十二因緣「愛取有」之愛即是貪。

    6.圓覺經:「一切眾生,皆以淫而正性命。」

    7.楞嚴:「淫欲不斷,縱入深禪定,終是魔業。」

    8.有身則有欲,有欲則不了生死。

()事證:盛穢物的畫瓶。

  一、出曜經十七卷。

  二、優婆塞好淫。

    1.妻苦,瘦弱。

    2.道人教妻於夫近時告之:「你是修行須陀洹(初果)道法之人,禮節上應如此乎?」

    3.妻依道人教告夫。

    4.夫聞言慚愧(如來藏淨分起作用),閑靜處思惟修行,證得二、三果。

    5.如長阿含經:「三結盡,薄淫、怒、癡,得斯陀含。」

       (1)三結:我見(身、邊)、疑(含見取與邪見)、戒禁取。即指見惑。

       (2)三結盡,指見惑已斷。雖見惑已斷,若欲界思未斷,仍有淫心。

       (3)故應淡薄淫、怒、癡,令欲界思惑斷盡。方能證二果、三果。

  三、證三果後。

    1.不近妻,妻疑惑。夫言,已看透妻,不與牽纏瓜葛。

    2.妻怒,召宗族,明己堅守婦道。夫言,是因為修道,所見已不同往昔。

    3.畫瓶盛糞,緊閉瓶口,熏以香花,令婦寶愛。破瓶、糞穢、婦驚、拒之,以明人身不淨,而明所謂看透,是識得真相。

    4.偈:「勇者入定觀,身心所興塵,見已生穢惡,如彼彩畫瓶。」

()對治淫欲。

  一、從事例說起,先點出方便法。

    1.虛雲和尚三伏天坐船,於臥鋪,臨女色相近,趺坐持咒,保覺照之心,守持戒行。

    2.出家禁淫,在家正淫。欲斷生死,不論在家出家,皆應斷淫。淨土行人,雖可正淫,也要漸漸淡薄。

    3.(不斷)(存於心),念從心起,心念不間斷,想念觀世音,一舉一動都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以脫離婬欲。

    4.伏惑即久,漸能斷除,這是方便法。

  二、觀心法。

    1.起念即追,至念滅。

    2.又追一念,至滅。

    3.觀念之起處、滅處,功夫不間斷。

    4.於前念、後念之間的微細間隔,見到法身。

    5.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。

    6.正、象有之。末法不易得,若有多是大菩薩示現。

  三、依印祖開示,正說明方便法(二力)

    1.念觀音,念佛。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」七日一心不亂,便得離欲。

    2.自力。

      (1)親想:母姊妹女(父兄弟子)想。

      (2)怨想:以此淫欲因緣,將墮惡道,豈非怨也。

      (3)不淨想:薄皮覆穢,如花瓶盛糞。何愛外皮,忘其皮裡之污,而起妄想乎?

        a.種子不淨。

        b.住處不淨。

        c.自相不淨。

        d.自體不淨。

        e.究竟不淨。

    3.他力:每日除了自己職分外,專心念佛名號。朝暮佛前,竭誠盡敬,懇懺悔無始宿業,如是久之,當有不思議利益,得於不知不覺中。法華經云:若有眾生多於淫欲,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便得離欲。(瞋恚、愚癡,亦然。)

  四、雪公報國寺親聆印祖教誨,歸途,客棧遇客房帶女色至,搫腿閉目持念珠念佛,彼連稱阿彌陀佛,罪過罪過,一閧而散。

結語:婬欲,是貪欲中最厲害的一種欲望,此若斷,其他則易斷。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,有此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