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彌陀經(六)
佛說阿彌陀經筆記﹙六﹚
徐醒民老師 主講 七十九年十月四日於台中蓮社

(6A)

各位老師、各位大德、各位同修:


上回把序分當中的六種成就講完了,就是講到「千二百五十人俱」,今天我們從「皆是大阿羅漢,眾所知識」開始。


一千二百五十人俱,實際的數目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這些人都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,先度化的弟子。三迦葉兄弟,他們師徒一共有一千人;舍利弗目犍連,他們兩位有兩百人;耶舍長者子有五十個人;還有釋迦牟尼佛最初度化的五比丘,合起來一千二百五十五人。這些弟子因為感念佛在成佛以後先度化他們,所以無論佛在什麼地方講法,他們都會去聽,這在佛法裡叫做常隨眾(一直跟隨釋迦牟尼佛聽法),這是一個意思。另外,他們也是影響眾,什麼叫做影響眾?這些弟子當中,有很多人地位很高,懂的佛法也很多,雖然如此,還要去聽,為什麼呢?可以引導很多人來聽法。


在這裡需要補充一個意思:在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位的弟子中,三迦葉一千人,還有舍利弗目犍連他們兩百人,原來都是學外道的,換句話說,一千二百人原來都是外道,而且地位都很高,在當時印度有好幾個國家,他們受到那些國王尊為國師,學術地位這麼高!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,首先就把當時這些學術地位高的人,都把他們度化過來,全部成為佛的弟子。這用意是什麼呢?佛法真正是正法,正法尚未出世之前,儘管他們的世間學術多麼高,有了正法以後,兩相比較之下,自然可以轉變他們改學正法,我們要有這個認識。今日之下,雖然是末法時期,一般外道、凡夫的知見都很複雜,但是我們只要按照正法研究、修持,照樣可以感動並度化那些眾生,問題在於我們是不是能夠堅持成為真正純粹的佛弟子,果然我們按照正法去修,就能自度度他,做大菩薩的工作。


「皆是大阿羅漢,眾所知識」,這兩句是說:那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不是普通人,都是大阿羅漢,而且是大眾都知道的大弟子。何謂阿羅漢?何謂大阿羅漢?先把名詞解釋一下:阿羅漢是印度文的名詞,翻成文的意思,因為涵義很多│含多義,一個名詞含了好幾個意思,所以是音譯。我們在研究或者看經的時候,要了解「阿羅漢」主要含有三個意思:第一是「應供」,這是針對「乞士」講的,比丘也有三個意思,第一個意思是乞士,正在修行的時候(佛法叫因地),在因地還沒修成功,這時候的比丘就是乞士,一面向佛乞法、一面向人乞食,修成功證了果位,就是阿羅漢,不叫乞士,叫應供了。供是供養,已經證了果位的人,供養他就有福報;就羅漢來講,他能接受一般信眾供養,就是應供,就是給人家種福田。阿羅漢的第一個意思是應供。


怎樣能成為阿羅漢呢?成為阿羅漢,就是他把見惑、思惑﹙只講名稱,詳細說很麻煩﹚斷了,眾生都有種種的煩惱,最主要的是貪求﹙貪愛的心理﹚、瞋恨、愚癡–就是貪、瞋、癡三毒,還有其他的,像傲慢、懷疑,還有一切邪知邪見。這些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都是煩惱,煩惱在心裡不是好事,把它比做一個人,就像賊寇一樣,這些賊寇在我們心裡,就處處妨礙我們的理智。每個眾生都有實相﹙真如本性﹚,都有實相、都有真如本性,為什麼我們還有生死?為什麼我們都糊裡糊塗的?就因為這些煩惱在作怪,這些賊寇把我們的本性障礙住了。修道人沒修別的,就是要破除這些煩惱,欲破除這些煩惱,就比喻為殺賊。這些賊寇在我們心裡,我們要先把他們壓伏住,就是制伏他們。制伏還不行,以後有機會,他們又會再來傷害我們,徹底的辦法就是殺掉他們。所謂殺,就是斷惑,把這些煩惱全部斷除,斷得乾乾淨淨的,這才成為阿羅漢,所以阿羅漢第二個意思叫「殺賊」。比丘第二個意思叫「破惡」,惡是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這些都是惡,我們每個人都有,有了這些惡在心裡,做的事情都不會有什麼好事,都是損人利己,所以把這些惡去乾淨以後,證了果位,叫做殺賊。這是在果地﹙成為羅漢﹚的時候,不叫破惡了,惡已經破除掉了,換一個名稱叫做殺賊。


阿羅漢第三個意思叫「無生」,無生是對生滅法來講的。我們眾生一般都喜歡生,這是凡夫不覺悟啊!覺悟之後,一提到生,有生必有死,一定的。要想沒有死、沒有滅,那得怎樣?首先要無生│沒有生。怎樣叫做無生?就是不生不滅,永久不再生死輪迴。我們凡夫這一生的生命能活多久?壽命到了就要死,不死誰辦得到?死了以後呢?死了以後再轉,轉到哪一道,凡夫誰也不能做主,憑自己所造的善、惡業,轉到各道裡去,轉到哪一道,在那一道有一段生命,生命完了之後又死,再轉世,永久地這麼轉,所以有生必有死(不生不死在後邊會講到)。凡夫的生死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,大家都知道「死」,我們看見人死了,不管是有關係、沒關係的人,一個人死了,總是悲慘的事情;再說「生」,一個人生下來,這也不是一件很樂的事情,有很多內外的主、客觀條件,人一生下來就有種種痛苦。所以徹底的辦法,要把生死的現象消除掉,不要再有生有死。


不要有生有死,那是什麼情況呢?中國道家講修神仙、講長生不老,他那個長生不老不是辦法,他們所講的長生不老,是要我們這個身體一直活下去,一直活下去是辦不到的,他們也可用一些方法維持幾百年,真的修得好,可以成為神仙,但還是有死亡的時候。佛家的阿羅漢,證羅漢果就是無生,就能把生死的現象解除,純粹是智慧,由本性裡發出來的光明、智慧,有那種功能在,他要起什麼現行就起什麼現行,他生死的現象沒有了,這叫無生,換句話說,就是出了生死輪迴。生死輪迴是在三界之內(三界後面會講),就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有一層一層的天,天以下就是我們人,然後有畜生、餓鬼、地獄。成了阿羅漢就出了三界,不在三界之內生生死死的,他得了自由叫無生。在未證阿羅漢果以前是比丘,比丘的第三個意思叫「怖魔」,大家都知道魔,那些天魔一看見修道人真正發心在修道,他心裡恐怖,為什麼恐怖?修道修成功,出了三界,天魔就少了一個眷屬,他希望魔王的眷屬愈多愈好,他少了一個眷屬就感覺恐怖。所以比丘在因地的時候,叫做怖魔,證了果位以後,就叫無生。成為阿羅漢就得到解脫,解脫什麼呢?生死輪迴解脫了。但是解脫有三種:


第一「慧解脫」,就是在修小乘法的時候,他觀世間的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,瞭解我們本身的四大是不乾淨的,自身就不乾淨;我們起念頭的心理是無常的,不會長久,萬法都是生生滅滅,對這些情形,他都用功修觀,修所謂的四念處,修觀修成功就解脫,這是有了智慧,叫慧解脫,換句話說,他具有慧解脫。在印度那個時候,有很多外道,外道也有相當的智慧,我們現在也講,有很多人對世間學術研究得很好,他也有辯論的口才。成了阿羅漢的時候,不管是世間外道、一般學術界的人,他都能夠替他們解決問題,他們提出所有困難的問題,阿羅漢以他的智慧都能解決,這叫慧解脫。


第二「俱解脫」,印度那時候有很多外道都有功夫的,他們具有五種神通,所謂俱解脫,阿羅漢不但在學術上能夠破除外道的邪知邪見,還能破除具有五神通的外道。可想而知,得了五神通的外道對一般人的號召力是相當大,但是那五種神通﹙我們不解釋,如果解釋很費時﹚是不管用的,比如天眼通、天耳通,甚至他心通,得了這些通,還是有生死,不能解決問題。一定要得第六種漏盡通﹙漏是有漏法的漏﹚,所謂漏盡,就是種種煩惱都斷乾淨﹙斷惑﹚了,漏盡才能了生死。五神通外道沒有得漏盡通,所以是不究竟的。雖然不究竟,既是五神通的外道,當然對世間人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力,俱解脫羅漢就能讓一般人瞭解,五神通外道還是不究竟,能引導人家走入正道上去。


第三「無疑解脫」,他懂的法、修的道又更高一層,世間法、出世間法他懂得非常多。在印度當時,那些外道的經典,講的理論也很深,就是講哲學思想,境界也非常高,當然他們提出的問題,一般人解決不了,但是無疑解脫羅漢,不管哪一種外道,他們的境界高到什麼程度,他們的哲學思想如何高明,隨便他們提出任何問題,無疑解脫羅漢都能解決,沒有任何疑惑,這叫無疑解脫。


所謂「大阿羅漢」指什麼呢?就指這三種羅漢當中的無疑解脫羅漢,他是修大乘法,不修大乘法辦不到的。比如說今日之下,要行菩薩道,除了研究佛經,世界上這些學說,不管是好、是不好、是邪、是正,你都要研究明白,才能替人家解決問題。在那個時候,無疑解脫羅漢就是行菩薩道,叫大阿羅漢。這些大阿羅漢的程度到什麼等級呢?祖師註解說,有些大弟子,過去已經成了佛,比如這部經最先講到的長老舍利弗,他是大比丘僧,也是大阿羅漢,講到過去,他本來已經成佛了,曾經證到佛果,叫金龍佛(只舉一位讓大家了解一下,其實還有)。所謂大比丘,他們都是境界非常深、地位非常高的大士,來學這部經是幫助釋迦牟尼佛宏揚這部經的法門。


在序分裡,前面講證信序,先標法會時處,再講大眾,就是參加法會的大眾,在大眾當中,先列比丘眾,就是出家的大弟子,這裡講比丘眾「一千二百五十人俱」,每個人名不能一一列出,選出具有代表性的,一共有十六位大弟子,叫「十六尊者」。下面就講這十六位尊者,先把經文裡的十六位尊者名字念一遍:


長老舍利弗,摩訶目犍連,摩訶迦葉,摩訶迦旃延,摩訶俱絺羅,離婆多,周利槃陀伽,難陀,阿難陀,羅睺羅,憍梵波提,賓頭盧頗羅墮,迦留陀夷,摩訶劫賓那,薄拘羅,阿少兔樓馱,如是等諸大弟子。


這部經裡的這十六位尊者,我們要瞭解他們的代表性,這十六位尊者所代表的,共分六大類,這六大類對學這部經有很密切的關係。現在把這六大類介紹一下:


第一類、德慧才能:德是道德,慧是智慧,才能是才幹、能力。這些尊者不但道德好,而且有智慧,前面講過,具備慧解脫,可破除外道種種邪知邪見,他們很有才能,很多事情都能辦好。講德慧才能做什麼?你想想看,這些尊者學淨土宗念佛法門,一般人說念佛法門很簡單,人人都可以學,不錯!是人人可以學,但是這個法門講到深奧的地方,非有德慧才能不可,換句話說,必得有德慧才能這些長處,才能把這個法門學得最好。


第二類、愚昧鈍根:愚是愚癡,昧是不聰明、昏昏沈沈的,鈍根是根機不利。剛才講這個法門,必得有德慧才能才可學好,雖然講到高深處,需要那樣聰明有智慧的人才能學得好,但是愚昧鈍根的人,也一樣可以學,淨土宗是三根普被。三根普被從哪裡來的?當然經文裡會說到,可是在序分裡,看看參加這個法會的佛弟子們就可以知道,有愚昧鈍根的弟子也參加這個法會,可見得他也能學這個法門。不過我們要瞭解,他的愚昧鈍根,跟我們現代人不同,現代人愚昧是愚昧,他知道怎麼損害人家、詐欺人家,這種愚昧不能學;這裡講的愚昧鈍根,他沒有詐欺人的心理,雖然愚蠢,他很直爽。就如門中的弟子曾參曾子﹚不大聰明,他跟顏子比起來,聰明才智差得遠哪!但他有好處,他不詐欺人,很講信用,「吾日三省吾身」,他每日反省自己對人是不是忠信,像這類的愚能夠成就。我們現在學念佛,我們沒有學問,甚至什麼都不懂,沒關係!只要我們心地好,不會存心害人,照樣能夠成就。


第三類、顯示因果:萬法因緣生,世間萬法皆由因緣而生,換句話說,我們生在這個世間,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因果。學佛不管學哪一宗,必得從因果入手,不相信因果、不明白因果,沒辦法修的,尤其講淨土宗念佛法門,更要顯示因果,所以代表第三類的弟子所顯示的事情,非常合乎因果。這就告訴我們,修淨土宗念佛法門,最注重的要把握因果、深信因果。


第四類、善藏養晦:善藏是善於把自己的才能藏起來,養晦呢?晦是晦暗、不明顯,就是不要讓人家瞭解自己。我們有什麼才能、有什麼學問,不要像現代人一樣,馬上表演出來,那叫「做秀」,自己宣傳,讓人家瞭解。佛法不是如此,學佛要好好地韜光養晦,不要顯露光芒,愈能夠藏養,愈能夠培養自己的德。修道人就怕得了一點、瞭解一點學問,馬上就到處宣傳,這不行啊!無論佛家、儒家都要自己「積」,愈積愈多、愈積愈厚︱厚積,道德學問積得愈深厚愈好,這就叫善藏養晦。在這些弟子當中,有很多位是這樣的。


第五類、世法方便:世法是世間法,方便是善巧方便。在這些弟子當中,有些人不但對世間法知道得很多,而且也能做到善巧方便,因為淨土法門是大乘法,學大乘法或者進一步要弘揚大乘法,必得在世間度化眾生,度化眾生不是簡單的事情,一定要懂得世間法、懂得方便法,這叫世法方便。那麼我們要問:大乘法一定要講世法方便,假使我們對於世間法不懂,比如現在有很多科學的學理,不是人人都能夠學得會的,還有很深的世間哲學思想,研究也很枯燥,不識字的人根本無從研究,這樣學淨土法門,就不具備世法方便,怎麼辦?怎麼能夠往生?如何世法方便?假使這樣想的話,就是不懂方便。方便在哪裡?妙就妙在這裡,淨土法門固然是行大乘法,能夠弘揚佛法當然更好,不能夠弘揚佛法,要發願,發什麼願呢?乘願再來,現在不能普遍弘法,發願先求往生,一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後,一切知識都具備了,再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來弘法,這就是方便。你在往生之前,沒有具備世法方便,等於學問還沒到,學校先讓你畢業,先把畢業證書給你,你拿到畢業證書再求學,然後再出來弘揚,原理就是這樣。先求往生,再回來弘揚,這叫乘願再來,這是大方便。有這個方便,人人都可以學。不要因為這一條「世法方便」而認為我們趕快都學世法、學方便吧!這裡面的涵義是圓融的。


第六類、精進破障:精是純而不雜,進是向前不退,學佛一定要精進,不能退轉;破障呢?我們在世間做任何事情都有障礙,做生意、求學、修道,哪方面都有障礙,尤其學佛修道,前面講發心修行,就能怖魔,你想想看,魔王心裡恐怖,他就用種種的障礙來妨礙你,因此我們要瞭解,不學道則已,學道必有障礙,有障礙沒關係,只要能夠精進,只要自己發心往前進步,什麼障礙都可以破除。在這些弟子當中,就有很多精進破障的例子,這讓我們學這個法門的人增加很多信心。


下面就看十六位尊者各人的特長:


第一位「長老舍利弗」,長老這兩個字,不單指舍利弗,一直貫下去,十六位尊者都是長老。什麼叫長老?或者年歲長,或者道德高、學問好,這都是成為長老的條件。這十六位尊者以舍利弗為首,為什麼呢?在這部經裡他排首位,在別的經裡就不一定,視哪部經而定。以這部經來講,他是第一位,因為他是「智慧第一」,在佛的常隨弟子當中,就智慧來講,所有的佛弟子都有智慧,但是講到最能表現他智慧高的特長,就是舍利弗,所以舉他為第一,因為這部經,沒有大智慧不能學好,不能徹底瞭解的,所以他被第一個舉出來。


「舍利弗」是印度文,翻成文的意思,舍利是鶖鷺,鶖是一種水鳥,鷺也是一種水鳥,是兩種鳥;弗就是子的意思。舍利弗的母親眼睛最好、最明亮,就像鶖鷺的眼睛一樣,因此舍利弗就是「鶖鷺子」,是鶖鷺養的兒子,這是文的意思。他的智慧第一,也可說是天生的,在他的傳記裡說,他母親懷胎的時候,他在胎裡就幫助母親跟人辯論,任何人都辯不過他母親,可見舍利弗尊者尚未出生,智慧就是超群的。類似這種情形,世間一般學人也有,比如在中國朝有位詩人叫白居易,生下來七個月的時候,七個月的小孩還不會說話,但是他就能認字,生下來七個月就認識「之乎者也」的「之」字,還有「無」字。這怎麼講呢?有些人過去世是讀書人,世間的習氣比較淺,這輩子一生下來,憑著過去念過書,還有印象,所以我們現在客氣地講「略識之無」,略略識得「之無」這兩個字,就從白居易來的。類似這種情形很多,如朝那些詩人、文學家,在少年時,文章就出名了,這不是這一生才學的,是過去世學的啊!必得要懂得佛法的道理,瞭解三世因果才知道。舍利弗尊者就是這個情形,他的智慧是過去多生多劫學來的。


第二位「摩訶目犍連」,一般簡稱目連,摩訶是大的意思,目犍連翻成文的意思是「采菽」,菽是一種豆類,長在山上野地可以吃的植物,他的祖宗是在山上採菽的,後來就變成姓。為什麼加「摩訶」這兩個字?因為叫目犍連的人很多,所以加上摩訶│大目犍連,專門指學道的這個人。他在十六尊者當中,「神通第一」,他有各種神通,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到天上去說法,忽然有一條毒龍來妨礙,佛陀還怕毒龍嗎?不必急!不用佛陀親自破除,目犍連尊者就顯示神通出來,毒龍一看,這個出家人的神通,還比自己的神通大得多,馬上就害怕就降伏了。類似這種事情很多,所以他是神通第一。前面講印度那時候的外道具有五神通,目犍連尊者是佛弟子,不但是五神通,還具備漏盡通,這是最徹底的,他具備六神通。


我們特別要瞭解的是:有了神通,不能隨便顯示,一顯神通,就有很多障礙,比如今日之下,某某人說他有神通,這不得了!馬上就因為這個人,擾亂了社會。所以真正有正知正見的人有了神通,不肯表現出來。何況現在有幾個人真正得了神通?他得天眼通?還是得天耳通?這不能隨便講的,就算真的得了神通,也不能顯露出來。佛不准弟子們顯露神通,一顯露神通,佛馬上呵斥他。我們一定要瞭解,凡是他顯示神通,或跟人家說有哪種神通,不可靠,不要相信。


我們從舍利弗尊者的智慧、目犍連尊者的神通看出,他們不是普通人,有這樣的德慧才能還來學淨土宗。你想想看,現在有很多人研究淨土宗,他們說念佛法門非常粗淺,太簡單了!應該要研究更高等、更好的法門。現在有多少人像舍利弗尊者這麼有智慧?有幾個人比得上目犍連尊者的神通?事實擺在眼前,不能隨便講。他的學問再高,就是把三藏經典全都讀遍,講這句話就證明他沒有通,真正通達三藏,就確實瞭解這個法門。現在這個時代,只有學這個法門才能當生成就,捨這個法門而學任何法門,都不能馬上解決生死問題,重要處在此啊!今天講到這裡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