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管理員 - 往生論-講經摘要 | 2023-05-12 | 點閱數: 312

      今天研究極樂世界國土十七種莊嚴的第十四種「受用功德」,頌文是「愛樂佛法味,禪三昧為食。」

甲、文序     上次研究到極樂佛國有阿彌陀佛法王,善於住持整個佛國,法王身邊還有許多「眷屬」,共同在阿彌陀佛座下學習佛法。這些眷屬到了西方,可以得到什麼好處呢?所以接下來經文講「受用功德」的莊嚴。

乙、緣起     法藏菩薩何故興起「受用功德」之願?因為見有國土:
 

或探巢破卵,為饛饒之饍。(食物取得不易。為了吃一頓又好又豐盛的食物,到各處去尋找動物的洞穴或鳥巢,取得眾生的肉或卵。人類為了貪吃,從古至今殺業不斷,這是法藏菩薩在因地修行中,所見到非常感慨的一件事啊!)
 

或懸沙指袋,為相慰之方。(曇公舉一流傳的典故:過去有個地方鬧飢荒,有一人家的父母,想到外地討一些吃的,回來給小孩吃。父母出門前,指著懸掛在屋樑上一包裝得鼓鼓的袋子,對兒子說:「那裏面是糧食喔!等我們回來就煮給你吃!」時間很快過了一個月,這孩子依然好端端的!他每天望著袋子,盼望父母的歸來。有一天,來了一個親戚,問這小孩:「你在這裡做什麼呢?」小孩答:「我在等爸媽回來啊!」親戚:「那你吃什麼呢?」小孩答:「我媽說那袋子裡有糧食,等她回來就會煮給我吃!」那人摸摸袋子說:「這裡面哪有糧食?這是沙子啊!」這話不說還好,這一說,孩子馬上絕望了!一下子就嗚呼哀哉了!)


三、嗚呼!諸子!實可痛心。(「諸子」,可以說是沒有飯吃的孩子們。或指世間的眾生,最迫切的需求即「食物」,來維持身體的營養。但人類或動物每天為了食物,不惜造各種罪業。這種痛苦,大菩薩看在眼裡,痛在心裡,實在是令人萬分痛心的事!)
法藏菩薩就是不忍心眾生,為了求食物維持色身,而造了這麼多的殺業,才生起了大悲心,發了大願:「願我國土,以佛法、禪定三昧為食。永絕他食之勞。

 

丙、釋「受用」   

一、享用 — 食衣住行等,以食括之。
二、二食:
(一) 世間四食

       1. 段  食 — 分段咬碎,入腹變壞,資益六根。
       2. 觸  食 — 六識觸對可愛樂境,資益身心。
       3. 思  食 — 意識思好事而生樂,以養身心。
       4. 識  食 — 地獄無色界,第八識持種資生。
       以上世間四種食,都離不開我見、我執,不是真正快樂的來源。以下五種出世間食,能長養法身慧命,是真正得快樂的「精神食糧」。
(二) 出世五食
       1. 念  食 — 常持正念,長養善根,資益慧命。
       2. 法喜食 — 愛樂妙法,心生喜悅,資長道種。(首句)
       3. 禪悅食 — 由得定力,心常喜樂,長養慧命。(次句)
       4. 願  食 — 以願持身,不捨萬行,長諸善根。
       5. 解脫食 — 斷除惑業,於法自在,長養菩提。
       以上五種出世食,都是從自己的心地功夫,以及佛力、法力的加持,所資生的法食、道糧。這才是最好、最勝妙,且不可思議的「受用」。
咱們現在仍在修行當中,不能離開維持色身的的段食,要用什麼心理來吃飯?即要存著「借假修真」的正念,隨緣飲食,不貪口腹之慾。為了有體力來念佛修道,成長咱的法身慧命,這才是飲食的真正大受用!

丁、釋義

一、首句 愛樂佛法味(法喜食)
 (一) 例如:法華經中,日月燈明佛說法華經六十小劫,不起於座。時會聽者,亦坐一處,六十小劫身心不動。聽佛所說,謂如食頃。是時會中,無有一人若身若心,而生懈倦。
 (二) 六十小劫謂如食頃 — 聽眾至誠愛樂妙法故。此佛威德神力加被故。
在極樂國,眾生聽了彌陀法王說法,也是這種無上法喜之樂。
二、次句 禪三昧為食(禪悅食)
指淨土中,大菩薩常在三昧定境中,以禪定的喜悅來資益慧命,故能在樂邦很快證得「一生補處」。

戊、結此功德:(徹悟祖師)

(一) 一句彌陀,是無上禪,一生事辦,曠劫功圓。
(二) 一句彌陀,想寂思專,未離忍土,已坐寶蓮。
(三) 一句彌陀,要在行專,單提一念,斬斷萬緣。
法藏大士所成就的「受用功德」— 即令眾生真正得到滋養法身慧命的「法喜食」和「禪悅食」,這才是有大利益的「真實受用」和「真實功德」!

己、經證(略,詳見講表)

          極樂國土莊嚴的第十四種「受用功德成就」,研究到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