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文:「無央數劫,積功累德。隨其生處,在意所欲,無量寶藏自然發應。」
菩薩修行成佛,要行六波羅蜜,學波羅蜜要很長的時間。菩薩修行要「無央數劫」,無央是無盡,數不盡的劫數。這麼長的劫數在做什麼?「積功累德」。積是將功一件一件的累積起來,功是做事,有功才有德。德從功來的,譬如發願,發願以後要兌現,照願力做,積功累德要從事實上累積出來。講六度,自己先做,再度人。菩薩自己修行,同時度化眾生,在六度當中自行,化他才能積功累德。
菩薩行六度,任何一個人行菩薩道都要這樣修,先是布施,其次是持戒。在正法時期,持戒就能證果,但是到末法時期,人的根器不夠,持戒證果辦不到。三是忍辱,再來是精進,然後才是有禪定的功夫,有了定功才能有般若,才能開發智慧。
六度的禪定,修哪一宗有哪一宗的禪定,禪定是共同的名詞。我們修念佛法門來講,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是定功。修六度是助功夫,正功夫就是念佛。末法時期修淨土法門,菩薩行六度,都是幫助修行的功夫。
「隨其生處,在意所欲」,法藏比丘經過無量數劫,積功累德,隨其生到哪裡。在意所欲,任他自己的意思,「無量寶藏自然發意」,這寶藏是自然的,不用人力來取,一思一想自然就得到了。「發」就是發現,「應」是照應他的意思,他心裡想要有什麼東西就有什麼東西,這個不必強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