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麗梅整理 八十七年九月十日
(1A)
甲、略說因緣
各位老師、各位大德、各位同修,今天開始陪同大家一起研究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》。今天第一次講,先請大家看講表(一)。表裏面第一條:(甲)略說因緣。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因緣—萬法因緣生,佛家也是這樣,辦一場法會、講一部經,都有它的因緣。因緣要仔細講的話,時間會花得很長,這裡只是概略地說一說。
我們在上一週剛把《佛說阿彌陀經》講圓滿,那部經的流通分裏,說得很清楚,在釋迦牟尼佛說法時,一直到現在,我們娑婆世界是個什麼世界呢?是個五濁惡世。五濁惡世不必詳講,我們看一看現在這個時代,這個世界上,無論是國內或國外,全球人類的心理,稍微仔細地往裡面研究觀察一下,就感覺到我們現在的人心都是污濁的,沒有一個人的心是清淨的。在這樣很污濁的時代,大家心裏都這麼不清淨,再加上人與人之間,互相你爭我奪造成的現況,我們生存在這個時代有什麼自由自在的?談不上啊!從內心開始到外在的環境,處處都給我們加上一層一層的壓迫感,沒有真正的自由。這還不算!最根本的就是我們人,雖然這世間不好,大家還希望活得長久一點,但是不行啊!就算是活到一百歲或一百二十歲,甚至活到兩百歲(現在是找不到活到兩百歲的),最終還有一死,這就是生死問題。死了以後完了沒有?沒完!死了以後再轉世,轉到那一道?那就不敢講了!現在這個時代大家心地這麼壞,我們心地雖然不壞,但是受到一般人影響,自自然然地跟著心被染污,將來一轉世,誰有把握下輩子再到人間來?像今天社會上一般人那樣,準是墮三途。想到人間來是靠不住的,唯有必須學佛。
一、堅定信心
佛是什麼?佛是一種覺悟,世間任何學問都是不究竟的,只有佛家的學問才最究竟徹底,它能夠解決生死問題。首先我們要瞭解(我們在講《阿彌陀經》的時候,經裏一再地講過):學佛雖可以了生死,但是佛法這麼多,按照普通法門去學的話,來不及!普通法門要了生死、解脫六道輪迴,絕對不可能在我們這一生就辦得到。我們現在學普通法門,需要的時間那麼長,不能解決實際問題,我們要求當生(這一生)就能解決,那就必須學淨土宗—修念佛法門。從過去到現在,我們台中許多蓮友在我們雪公老恩師教化之下,多少老蓮友往生!有事實的證明,只有修淨土法門才能當生成就,首先對這個法門要有信心。
我們也許都會這樣想:「我們在台中聽雪公老恩師過去幾十年來,在這裏講經說法,把普通法門講得清清楚楚,特別法門也講得清清楚楚,我們當然會有信心。」信心當然是有,可是有了信心就怕經不起考驗,什麼考驗呢?我舉一個事實供各位做參考。在我們老師還沒有往生之前幾年,有個從外國回來的佛學家(本來我們念佛就屬於特別法門,我們眾人根機、能力太薄不能斷惑,按普通法門必定斷惑—斷盡見思惑才能了生死,而我們特別法門不必斷惑,只要帶業往生就能了生死—到了極樂世界就能了脫),這位佛學家對帶業往生提出反對意見,他說淨土經論裏沒有這一條,帶業往生是假的。你想想看!這個說法傳佈開來,可以說整個把淨土宗的法門否定了。淨土宗能當生成就,最特別的就是帶業往生,不能帶業往生,那只有慢慢地把所有的罪業消掉,見思惑一層一層地斷了,什麼時候才能斷盡?修小乘法,從初果到四果,天上人間來回這樣修,需要七番生死;大乘佛法,成佛要更久遠了,從斷見惑至成佛,需要三大阿僧祇劫,這是普通法門。在現在這個時代,修普通法門沒有一個人能夠成就的,如照他的說法,那糟了!整個特別法門沒有了。
幸虧我們老師用了好幾年時間把這種邪說破除了,使我們台中的蓮友們信心穩定,不相信他那種說法。他是主張消業往生,不是帶業往生。消業是把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,一層一層地消,消完了才往生,這個理是說不通的。我們老師引經文的理論、引歷代祖師的理論,把這邪說駁斥掉,他老人家太慈悲了!大家心裏穩定了,他老人家才往生。假使說,我們遇到這種情況,沒有老師在世給我們說明,堅定我們的信心,破除邪說,我們的信心靠不住!人家是從國外來的,還領導一個小組,專門從淨土經典查經文,然後才發佈這個學說,你想想看!我們經過老師這樣一說才穩定,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。
我們老師往生到現在已經五年之久了,五年以來,我們想想看!眼光不要只放在台中地區,我們看看外面的情況:世間學問一天一天各種邪說多得很,佛家的呢?各宗有各宗的講法。我們要是現在聽聽這個,過些時候又聽聽那個;聽禪宗,有禪宗的方法,研究教理,也有研究的說法,密宗更有密宗的說法。各宗有各宗的修行方法,每一宗講出來,他們的理論跟他們的方法都好,都是成就很快,但我們一聽都好,我們究竟怎麼辦呢?尤其現在有些人講:「你不要等到命終往生,我現在教你馬上就有很好的效果,我顯示出來給你看。」我們想想看:遇到這類講法,我們對念佛法門的信心,會不會動搖呢?這是一層。再看人為的問題:很多修道人做事情、人與人之間相處,各方面有些不如法的地方,也會影響我們修道的信心。種種的這些現象,在我們老師離開娑婆世界之後,再看看外面這些情況,我們感覺到我們的信心,還要再加強再堅定。
剛才所舉的例子,比如說有人講:「馬上就拿出成果給各位看一看!」這點我還要解釋一下。講那種話的人不是純正的佛家,純正佛家無論那一宗,都是規規矩矩地說,不會那樣說法,凡是那樣的說法,與經不相合,那不是純粹的佛法,不曉得是那裏的,我們說不上來,這個我們要瞭解。再呢!我們知道信心是要有,信心怎樣建立?建立之後還要往下生根,生了根還要有力量,所以有五根、五力,這都是必須要的,要使信心能夠有很深的根,也有很大的力量,這要靠什麼呢?靠懂得理—明瞭佛理;不明瞭佛理,沒有力量,沒有根的。
理從那兒來的呢?普通法門的佛理當然要瞭解,也要特別瞭解淨土宗的理,淨土宗講的理和普通法門的理,基本上沒有不同,都是要把我們本有的本性能夠顯出來—這是真我。真我沒有生死,沒有一切虛假的現象;真正的我,是最大的自由自在,一切佛理都教我們把真我顯出來。淨土宗除此以外,它有特別的方法,就拿淨土三經來講,一部是大阿彌陀經,也就是《佛說無量壽佛經》,這部經講阿彌陀佛因地如何發願,然後如何修行,最後告訴我們,要往生到極樂世界怎樣修法:要做種種的服務、修種種的福報。一部是《佛說阿彌陀經》—小本彌陀經,方法是持名念佛。再下來是我們現在要開始研究的這一部《觀經》,《觀經》教我們用修觀的方法,它最後也有持名的方法,講得非常完全,從最上等根器修觀,到最後講持名,全部都有,這是方法方面。
如果講到淨土三經的理論,只有在《觀經》,這部經講什麼呢?一切大乘佛法講的理,都是講「一切唯心造」,任何一個法門、一個法,都是我們眾生自心造出來的,我們凡夫迷惑顛倒,造成的世界是現在的五濁惡世—是生生滅滅、生死不斷的世界,這是我們凡夫造的世界。我們明瞭自己心性之後,我們可以造世界,造的什麼世界?阿彌陀佛造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同樣可以造,要明瞭這個理!只要我們的心明瞭方法、明瞭道理,我們可以按照我們的理想造一切的世界,我們了生死成佛,都憑這個理論。無論那一宗,就是禪宗講到最高處,也是這個大原則。華嚴宗—以《華嚴經》為主,它有一首偈:「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」這是《華嚴經》裏講的,再高也沒有了!但是這部《觀經》所講的理,與這個理完全一致,後面講到經文自然就知道。所以講到普通法門,禪宗、密宗、唯識、天台、華嚴,無論那一宗的理,都超不出《觀經》的理論。
明瞭理論,再加上特殊方法,懂了之後,我們的信心的確是堅定了。剛才舉的例子—馬上拿出成果,是不懂佛法的人亂講,當然不值得我們理會;就是真正佛家各宗講的理論,我們要分得清清楚楚的,任何一宗的理論、任何一宗的方法,都是在我們講的理論、方法範圍之內。理論瞭解之後,對於我們修持名念佛這個法,任何一種力量也不能把我們拉回去,讓我們退轉。這就是我們要開始研究這部經的重要因緣,瞭解這個理,信心就堅定了;信心堅定之後,願力才強,才能發願,然後再持名,修的方法才不會退轉,三資糧—信、願、行,才能靠得住。
二、宏傳淨法
我們具備信心以後,自己在修道上,可說是有把握了。有把握之後,要瞭解淨土宗是大乘佛法,除了自己得到好處還不夠,還要讓所有的天下人,甚至所有眾生,都得到好處。所以第二條要跟各位說:要宏傳淨法—我們要把淨土法門宏揚出去。宏揚淨土法門,理當然重要,這部《觀經》裏面講的理,剛才講得非常透徹,我們明瞭了理,不但剛才講的,外面的邪知邪見影響不了我們,我們更可進一步地根據這個理論傳佈,我們要轉變世間現在的現況,就要用淨法宏傳;宏傳淨法,必得要懂得這裏面所講的理論。
宏傳淨土法門,意義非常廣泛,就以「了生死」這方面來說,凡是修道的人,他要是決心要在這一生了生死的話,我們傳這個法門,當下他就得到好處。至於現在還沒有接觸佛法的人,我們傳這個法門,他根據淨土法門的學理,再看世間所有的學問,科學也好、哲學也好,一切學問都能看得通,為什麼呢?因為世間無論那一種學問、那一門最高的哲學,講到最究竟的時候,也沒有講得這麼透徹。所以你瞭解這個法的時候,把世間所有古今的學說都能掌握到了,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,也可以破除世間一切邪說,對於世間人心,都有轉變的能力,都能讓他們從學說上瞭解什麼是好的學術、什麼是不好的學術,都能夠加以說明,予以轉變。我們看現在世界上的一切學說,都是讓我們眾生往名上去追求、往利上去追求,增加人貪求的心理,都是爭權奪利,沒有一種學問讓你儘量把名利推出去,讓給人家—教你不要貪,現在世間的學說沒有這種思想。
(1B)
你要是跟著現代世間這種學說思想走的話,只有一天一天地墮落,絕對沒有好處。雖然眼前跟一般人爭取,自己還有點能力爭得過人家,我們可以把錢財爭取過來、權力也爭取過來,但是那太有限、太微少了!就算你爭取到在美國做大總統吧!那又怎麼樣呢?做了幾年,就不能再做了;進一步說,就算你能一直做下去,就像古時候的大皇帝一樣,做到終身為止,還有一死!死了之後什麼都完了,造了一身罪業,有什麼意思啊!所以這樣一想,世間的學說,你看它的底細是什麼?它鼓勵人家,讓人家去求的是什麼東西啊?無非是往生死裡去鑽,往三途去奔跑。所以我們傳淨土法門的理論方法,讓人家心理慢慢轉變,對所有的人都有好處。
按照佛法來講,有別業、有共業;造的業有善業、有惡業。我們個人造的是別業—個別的善惡業,社會人群共同造的、全世界人所共同造的業力,是共業。今天的共業,大家想想看!這個共業都是往地獄、畜生、餓鬼道裡面跑;造了業就有力量,我們不跟它走都不行。所謂「業」是一種習慣,我們做一件事情,第一次不習慣,第二次就習慣了。就拿做小偷來講,第一次偷人家的東西,心裏砰砰地跳,感覺非常勉強,深怕被人家發現而被抓到。第二次就放心了,心裏篤定,不會那樣不安。偷到第三次,偷的時候主人在場,他明目張膽地偷,主人問他為什麼拿東西,這時候他不是偷了,由偷變成搶,他已經不在乎了。習慣是一步一步養成的,養成之後,自己想轉變也轉變不過來。眾生所以到三途裏,是業力造成的力量,自然拉著他到三途裡去。我們要讓現在一般人瞭解這個道理,知道業力厲害,讓他們趕快改變業力,個人改變個人的別業,大家的別業都能夠改變,就是共業改變。所以我們這個法門宏傳出去,一方面對於修道的人有好處,再就是對一般的社會人心也有好處。由於心理改變,進一步對佛法也能夠聽得進去。如果心理上沒有這一層改變,認為世間講求的爭權奪利是對的,講求物質享受是對的,你跟他講佛法,他就聽不進去,就挽救不過來。他首先要認為爭權奪利是不對的,有這麼一個認識,然後再跟他講佛法,他就聽得進去了—他心理能夠接受,一接受,馬上就直接可以修了生死的大法,當生就能了生死。所以第二個因緣要宏傳淨法,要把這個法門宏傳出去,對於修道的人、不修道的人,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,這是我們講這一部經,大家一齊要有這個認識,這是第二個因緣。
三、終無障礙
講到第三條—終無障礙。我們現在對信、願、行需要做到不退,再儘量盡個人力量,把這個法門向外面宏揚,這是度化眾生。將來臨命終的時候,哪個人沒有命終呢?不學佛的人、不學特別法門的人,到臨命終時,那就苦啊!前路茫茫不知到那裏去—到生死關頭何去何從?他感覺茫然。但是修特別法門,最重要的—瞭解理,平常自己修養有素,再拿這個理論勸化人家,有了這些功德,自然就沒有障礙,到臨命終了的時候,福德有了,智慧的理論也看得清清楚楚的,絕對沒有障礙。
臨命終時,障礙從那兒來?就是理路不清楚—不明理的關係。不明理平常顯不出來,到了生死關頭時,心裏又恐慌又疑惑,再加上平常也沒什麼工夫,這下糟了!到了這時候,誰也沒辦法幫忙,就算是有人在旁助念,要知道「助」是幫助,還得靠自己作主,自己能夠作得了主,別人在旁邊助念才能幫助你一份力量。假如自己不能作主,別人在旁助念,要知道有很多人平常念佛,後來到壽命終了前,身體有病,叫他念佛卻不肯念了,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不懂理,也就是障礙來了。無始以來的習氣(就是我們老師在世時講的,人到快死的時候,從八識田中出來的那些生死種子),就跟搖彩一樣,搖來搖去,究竟那個先出來?那時候心裏比什麼都煩躁,那是最緊要的關頭!所以我們能夠研究這部經,懂得這個理、懂得這些方法,事與理分得清清楚楚的,加上平常我們自己這樣做,也勸人家這樣做,有慧有福,到臨命終的時候,不會有那種現象,一定能夠正念分明—能夠一心不亂,這就是終無障礙,這是我們講這部經的第三個因緣。
以上把我們要研究這部經的因緣說過去了。下面第二大項是五重玄義。
乙、五重玄義
在我們中國講佛經、註解佛經,一是華嚴宗的學派,在經文前,把經文裏面最重要的要點,分出十條來說,叫十玄門。二是天台宗,研究《法華經》的時候,把《法華經》經文中最重要的意思提出來,分成五條來說,叫做五重玄義。歷代高僧以及在家居士講經,不外乎這兩大項,也有的不採用這兩大項,就看個人怎麼做法,只在經文前面講大意也可以。
今天我們是按照天台宗的五重玄義,跟大家做個簡單介紹,不能詳細地說。這一部《觀經》有天台宗智者大師的註解,到了宋朝的時候,有位知禮大師作《妙宗鈔》,《妙宗鈔》在註解智者大師的註,這就是所謂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》的《妙宗鈔》。《妙宗鈔》的五重玄義,要是按照書裏面講,起碼要講好幾個月,才能講到概略的情形,我們道場不能那樣講法,我們頂多一兩次就把它介紹過去,然後接著開始講經文。
五重玄義—五重就是分成五門,也就是五條;玄義就是很深奧的義理,指就經文中很深的道理,先提出五條來介紹。現在就開始看五重玄義:
一、釋名
五重玄義第一重,也就是第一條—「釋名」,釋是解釋,名是指這部經的名稱。首先解釋這部經的題目—佛說觀無量壽佛經,按照一般的講法,經題有特別的題目、有普通的題目。普通的題目就是「經」—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》這個「經」字。無論那一部經都有「經」這個字,譬如說:《華嚴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、《法華經》都有「經」字,這是共通的名字。別,是特別,單指這部經的名字。
別題—佛
這部經的名稱有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」這幾個字。先講「佛」字,佛也有通、別兩個意義。通—就共同的來講,「佛」字,印度文是佛陀耶,簡稱「佛」,翻成中文的意思叫做覺。什麼叫佛?佛就是覺者,這是通。別—特別指釋迦牟尼佛。佛說—是釋迦牟尼佛說了這個法門、這部經。「佛」字有通、別這兩層意思。
我們看通這方面的意義:「覺」的意思,凡是成了佛,都是覺,不覺不能成佛,釋迦牟尼佛是覺,阿彌陀佛是覺,東方藥師佛是覺,任何一尊佛都是覺。什麼叫做覺?我們現在都沒成佛,我們都是凡夫,都是不覺。大家都不覺,又怎麼知道覺的意思呢?所以佛說法很善巧,有很多方便,他要讓我們不覺的凡夫,能夠瞭解覺的意義,就拿對比的方法讓我們瞭解,還分層次讓我們瞭解。
第一個「覺」是「自覺」,我們不知道什麼叫做自覺,現在大家不要認為我們都懂得自覺,要知道各位懂得自覺,是聽我們老師講經,聽了幾十年,才知道什麼叫做自覺。假設我們從來沒有聽過經,沒有接觸佛法,一下子講覺,什麼叫做覺?也許還以為睡覺睡醒,就叫做覺,那就差得太遠了!自覺的「覺」,指的是什麼?先拿世間迷惑顛倒的凡夫來講,我們世間上的凡夫,不管是讀過書的人,或不讀書的人,都是不覺。讀書的人不管他讀多少書,就是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像愛因斯坦,或現在的物理學家,拿了諾貝爾獎的那些科學博士、哲學博士,都是迷惑顛倒,他不懂得「覺」。得意政壇的政治家,他勝過所有的人,得到最高的位置,競選成功,他還是迷惑顛倒—不覺。為什麼呢?那些大學問家、大事業家,都把世間的錢財、名利、金錢、地位當作是實實在在的,執著地認為是真實,一點都不假,這就是不覺。佛法講世間法,萬法都是因緣,因緣隨時在變動,隨生隨滅的,這一點我們凡夫眾生誰能覺悟?你要是覺悟的話,絕對不會跟人家爭名奪利了。就是修道的人,他放不下,還是不自覺。為什麼放不下呢?放不下名、放不下利,自己還是不自覺。自覺是什麼呢?把世間的知見整個轉過來,迷惑顛倒整個破除掉,再不是凡夫的知見。這自覺是專門對凡夫來講的,凡夫完全不覺,佛是自覺,自覺覺什麼呢?覺悟世間的一切法都是生生滅滅,沒有一法是真實的,不執著那些假法,自己往自己內心、往自性上去求,然後不執著假法,真法就顯出來了,自己覺了,這叫自覺。覺什麼呢?覺悟自己有真如本性,自覺就是看清楚一切,這是所有凡夫辦不到的,辦不到就不瞭解「覺」的意義,只有從不覺顯示自覺,這是第一層。佛—自覺,自覺是對凡夫說的。
再來「覺他」,自覺之後還要勸化一般人,叫做度眾生,這是對二乘講的,學小乘的人不肯度眾生,「覺他」使所有的人都能夠覺悟。自覺覺他做得非常圓滿,行得非常徹底,到最後成了佛,叫「覺行圓滿」。覺行圓滿就是自覺、覺他,這兩者都做得非常圓滿,那個時候就成佛了,凡是一切成佛的,都具備這三個意義,釋迦牟尼佛就具備這三個意義。今天把「佛」這個字說清楚了。再簡單地說一說,「自覺」不同於凡夫,對凡夫說的;「覺他」是不同於二乘;「覺行圓滿」不同於一切菩薩,說到這三個意義就好,今天就講到這裏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