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因果互具門
臨終在定心。已生安養國。上品寶華中。因果各互具。
論曰。天台智者大師云。臨終在定之心。即是淨土受生之心。是因中有果也。華開見佛。悟無生忍。繁興萬行。塵剎利生。是果中有因也。世間草木之華。或先華後果。或先果後華。唯蓮華。華果同時。華中有蓮。是因中有果也。蓮中有蔤。是果中有因也。因果互具。三際一時。故華嚴經。一切處文殊師利說偈云。一念普觀無量劫。無去無來亦無住。如是了知三世事。超諸方便成十力。故淨業行人。當拳拳致意于末後臨終一念。驀直而去。永無後念。如此成就。始是生淨土之明驗也。智度論云。臨終少時。能勝終身修行之力。以猛利故。如火如毒。唯恐其障緣現前。此一念不成就耳。故行願品。普賢菩薩教行人預發願云。願我臨欲命終時。盡除一切諸障礙。面見彼佛阿彌陀。即得往生安樂剎。又淨名經。文殊菩薩問維摩詰云。生死有畏。菩薩當何所依。維摩詰言。菩薩於生死畏中。當依如來功德之力。夫菩薩於生死畏中。尚須依如來功德。況博地凡夫。而欲自恃天真。作增上慢人。非自賺乎。然如來功德無量。略具於觀無量壽佛經。淨業行人。但能隨念其名字。及相好光明壽量等。少分功德。倘不能久持。但一念頃專心瞻仰。而五畏一時可息。不特生死畏也。故華嚴云。若念如來少功德。乃至一念心專仰。諸惡道怖悉永除。智眼於此能深悟。如子依母。則得大安樂也。
問曰。若然。則趙州何以云。佛之一字。吾不喜聞。又云。念佛一聲。漱口三日。此何說也。
答曰。若如實知得趙州落處。許汝親見彌陀法身。是真念佛。若也不知。鸚鵡學語。自誤誤人。其害匪細。故四明云。不肖之徒。輕欺生死。於淨土要術。生謗障人。痛哉痛哉。凡真心修淨業者。應如是永息諸疑。一心念佛。期生上品。始是佛之真子。不可忽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