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33A)
各位老師、各位大德、各位同修:
請翻開經本第七頁,從後邊第三行開始,經文先念一遍:
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,與諸聖眾,現在其前。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
這還是講行持莊嚴,行持莊嚴是修持的方法。上回講到念佛七日,從一日到七日,得一心不亂,得了一心不亂就穩妥了,將來往生一定沒有問題。一心不亂有事一心、理一心,事一心→我執沒有了,理一心→法執沒有了,七日得是打佛七的時候得到的。今天這一段承接前文,講平素念佛有功夫,得了一心不亂,一心不亂並不是到臨命終的時候才得。
平素得了一心不亂,到臨命終的時候就不會顛倒,所以我們剛才看的經文:「其人」指那個往生的人,「臨命終時」,到他生命終了的時候。所謂生命終了的時候,我們人道眾生的壽命,或者長一點,活到一百多歲,活不到一百多歲,活了幾十歲,都不相等,各人有各人一定的壽命。「臨命終時」是最重要的時候,有了一心不亂,他在這時候準備要往生。怎麼往生呢?這時候有「阿彌陀佛,與諸聖眾」,阿彌陀佛率領那些大菩薩,都出現在往生的人眼前→「現在其前」,所謂出現在他的眼前,就是念佛的人平素有了一心不亂,到這個時候,他正念分明,感應到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前面。如果不是這樣,就感應不到。
下面講:「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」,不顛倒非常重要!請各位看講表,怎麼樣才能不顛倒?這就要加以說明了。「心不顛倒」是在臨命終的時候一心不亂,他才不會顛倒。要是沒有得到一心不亂,這時候就很不保險,顛倒是一定有的。為什麼一定有顛倒呢?各位看講表就知道了。
這個表列的是「不顛倒」,下面這兩行,不顛倒所指的:第一行是「不三有顛倒」,不三有顛倒就是不起三有顛倒,在臨命終的時候,心裡起不來三有的顛倒。什麼叫做三有?「三」是指三界- 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「有」指我們凡夫眾生都有種種迷惑顛倒的知見(見惑),以及貪、瞋、痴、慢那些煩惱(思惑),按照學理名詞來講,就是見思惑。見思惑的範圍在哪裡?三界都有,不僅是欲界,連上面的色界、無色界,都有這些顛倒的見思惑。那麼要問:這三有顛倒的見思惑怎麼來的?主要的來源在一個「我執」,因為所有凡夫眾生執著最堅固、不肯放鬆的,就是這個「我」。因為有我執,在三界所見的,就看不清楚,他不知道是假東西,不應該貪求的,他要貪求,這就是顛倒!有了這些顛倒,他才在這三界之內的六道中生死輪迴,最嚴重的問題,就是我執在作祟。不三有顛倒就是我執破了,換句話說,沒有我執才不顛倒。然而要到我執斷了,一定要斷了見思惑。換句話說,一定要得事一心不亂,才能斷了我執。
第二行講的不顛倒是「不二見顛倒」,二見指的是什麼?就是不起生死、涅槃這兩種見解,普通也說空見、有見→一是落在空這邊、一是落在有這邊,生死、涅槃也是兩邊,這都叫做二見。不二見就是不起二見顛倒,換句話說,在臨命終的時候,如果還沒有得理一心不亂,必然要起二見顛倒,想到:這是空的還是有的?平常人的見解,在研究佛學的時候老是懷疑,有的說空對、有的說有對,究竟哪個對、哪個不對?心裡就疑問。臨命終的時候還有這個疑問,這就是顛倒,平常顛倒,臨命終的時候當然還是顛倒,有這種顛倒,就不能夠往生。再說生死、涅槃這兩者,只要執著一邊都是顛倒,這是講理一心不亂。理一心不亂就是不起這二邊的見解,空、有兩者都不執著,生死、涅槃這兩者也都不存執著心理,因為無論執著哪一邊,都是法,都算是法執。前面的三有顛倒是我執,這二見顛倒就是法執。所以講到最高境界,平常我們講生死、涅槃,研究教理的時候,分開來這麼研究,實際在念佛用功的時候,不容許我們心裡還有分別。在念佛的時候,如果還要這樣分別空有、生死涅槃,就不是一心,而是二心。二心怎麼會不亂?怎麼會不顛倒?這就是法執。這一點我們平常就要注意,知道這種法執厲害,所以一定要在平常練習,前面講的不三有顛倒,也要在平常練習。
前面講事一心不亂、理一心不亂的時候,雖然也大略地提到我執、法執。但是我們要曉得:我們念佛要能真正得到事一心不亂、理一心不亂,現在實在是辦不到。既是沒有得到一心不亂,到臨命終的時候要想不顛倒,怎麼辦呢?那就是平常要多下功夫,到臨命終的時候要靠助念;還有更重要的,就是研究佛理,要明瞭道理。就佛法來講,要明瞭的道理雖然很多,整個說起來,不外乎有幾個要點,必要知道的第一點:我們所有的眾生本來沒有生死,都有實相,這部經一開始講的體就是實相,實相是我們每個眾生的本體,也就是法身。既是本體沒有生死,為什麼後來有生死呢?有生死是由於有兩種執著- 一個我執、一個法執,就是有我執、法執,才有生死,因此我、法二執非常厲害。我們要求自己在臨終不顛倒,必得瞭解我、法二執是什麼,雖然不能詳細講得徹底明瞭,總要瞭解一個大概情形,這樣到臨命終的時候,我們都明瞭理,知道我、法二執不是真我,是假我,一切都是假東西,我們不執著它,就不為假東西發生顛倒。所以要略微介紹一下我、法二執。
我執是執著有「我」,你問任何人:「有沒有你自己這個我?」誰都承認有。但他所承認、所執著的「我」是什麼?他自己也不瞭解。按照佛法的唯識學講,眾生都有八個識,識是什麼?識是一種心理的現象,識是情識,識與性是不同的。性是真如本性,萬德萬能沒有生死;情識則有生死。識有八個,前面粗淺地講,眼有眼識、耳有耳識、鼻有鼻識;嘴裡有舌,能吃東西、辨別味道,有舌識;整個身體與任何東西接觸,會有一種感觸,有觸覺,就是身識。除具體的以外,還有第六識,是一種思想,叫意識。你的思想從哪裡來的?有它發生的根源,它的根源是第七識,第七識就是我執。第七識的我執,它執著誰呢?執著最後的第八識,把第八識當作我。第八識是什麼?第八識就是本性被無明一層一層染污遮蓋了,沒有光明就變成識。第八識普通人講靈魂(一般人不知有第八識,但是都知道有靈魂),靈魂就被第七識捉住→就當作自己。其實生死輪迴的就是靈魂,在人道裡面的凡夫眾生,壽命終了時,他若不念佛、不求往生極樂世界的話,身體死亡,他的靈魂就隨自己的業力再轉世,如果轉到另外一道,又做那一道的眾生了。做那一道眾生的第八識(靈魂),就跟原來那一生的靈魂不一樣,隨著每一生都在改變的,所以第八識也不是真我。第七識不懂得,它始終把靈魂(就是第八識)抓住不放,當作一個我,當作實實在在的我,這就是最根本的我執。
這個我執,沒有一時一刻(甚至最短暫的時間)能夠不執著,永久在執著,就是睡眠的時候也在執著,沒有間歇的時候。在死亡的時候,第七識還在執著,執著第八識,第八識到哪一道,它跟著還是執著那個第八識,這就是與生俱來的執著(我執),在第七識。另外在第六識方面,它也執著我,它執著我,不像第七識執著第八識,它執著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以及由各識所變的(合起來的),就像心經所講的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蘊,人就是五蘊和合起來的。我們的生命,身體是物質這方面,除了物質的身體以外,有眼睛能夠看、耳朵能夠聽這種作用,有這種感受(精神方面)在一起,整個構成生命。第六識就把這個當作我,這也是一種我執。不過第六識這種我執是有間斷的,比如睡眠睡熟了以後,睡覺也有不做夢的時候,第六識在休息,這就間斷,沒有了。不像第七識,永久沒有間斷。雖是有間斷,第六識也是與生俱來的,嬰兒一下生,就是呱呱墜地的時候,一下生就哭,他為什麼一下生就哭呢?就是他身體一出了母體之後,與外面空氣、種種的外面環境一接觸,他身體就感受到刺激,就感到不舒服,他就哭了。為什麼他有這種哭的反應呢?就是他有我執在啊!沒有第六識的我執,他就沒有這種反應,刺激就沒有反應,所以第六識也是與生俱來的。
除了與生俱來的我執以外,我們凡夫眾生,就拿人道眾生來說,有了知識以後,對外面的事情就能分辨。他可以求學,這時就看他接受的教育,接受好教育就不錯,有的接受邪知邪見的教育學說。像印度古時候的外道,教的那些是不正確的教義,到了現代更麻煩!除了心外求法的外道,還有哲學不通的哲學家們發表邪說思想,近代世界這麼亂,是誰造成的?都是那些邪知邪見的思想學說造成的。好多研究那些邪說的人,就把那些邪說當成自己生命一樣,為那些邪說而生死,一切都不顧,把那些邪說當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,甚至為它死、為它犧牲,他也在所不惜。換句話說,就是把那些邪說所講的道理,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,也就變成了我執,這是後天的,叫做分別我執。後天受那些邪知邪見影響,使它成為我執,比如說,現在世界上誰不知道講人權、講自己的權利?講人權是不錯,人是要有自己的各種權利,但是只拿人權當作人生的全部,別的都沒想到,只想到自己的人權,未免太狹窄了!所以把世界搞成這麼亂。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份子,他們就利用人權的名字,到處從事造謠活動,到處發動群眾事件,為的是什麼?還不是那些不正確的見解,把外面的那些假東西當作是自己,執著為我,變成自己(我)的一部分,就是第六識分別我執。
講到法執,比我執還要微細,破了我執,法執還沒有破呢!法執在哪裡發生?也在第七識,與生俱來的,也是永久執著不放鬆,這是第七識。有間斷的是第六識。簡單說,像心經所講的「色受想行識」,「色」是物質這方面,「受」是感受,心裡的感受,「想」是心裡的想法,「行」是心裡的念頭,時時刻刻不斷,「識」指的是各種識。受、想、行、識是心理的現象,就是精神這部分;色是物質這部分。我執是把整個色、心兩方面全部都合起來,構成生命的我,這是我執,把我執破除了,斷了我執,就不執著這個假的生命,不把身體當作是我了。但是分開來,色這部分,物質部分還有地、水、火、風,我們身體這個肉體有地水火風很多要素,分析還會更微細;精神這方面,心理豈只受、想、行、識這四種,再微細地分析,還有更多更詳細的。破了我執後,分開來這些法,這些東西(物質的、精神的)分得怎麼細,還是一個法,這些法分到最究竟是什麼呢?到最後必然是一個「空」。分到微塵,極微之微,最微細,連我們肉眼都看不見了,就色法來講,還是一個法。精神方面,雖然是心理的現象,在唯識學分析,不論分析多少,只要你不認為那是假法,就是一個法執,所以破法執這個法比破我執更微細,也更難破。
瞭解我執、法執是這麼來的,平常要怎麼練習法?對世間的財色名食睡→財產、一切的名利等等,要貪求這些東西時要問:誰在貪求?沒有一個人不是為「我」在貪求。如果我們與人辯論、發生爭執,你不對,我才對,這就跟人家發生是非了,是非怎麼發生?就是因為有「我」在作祟。凡是有「我」在,一切跟人家發生的鬥爭、吵架、爭執、貪求、殺、盜、淫、妄這些事情,都是為我做的。凡是遇到心裡起一個念頭,覺得人家不對,一認為人家不對,自己當下就反省:是誰叫我認為人家不對?有「我」在這裡想,有我執在這裡想,才覺得人家不對啊!心裡發生殺、盜、淫、妄這些事情,當下就警覺到這是我執在作祟。這樣時時刻刻一反省,慢慢就把我執壓伏下去,在理上面這樣懂。
我們念佛的人明瞭這個理,接著就是任何煩惱起來的時候,要知道煩惱都是由我執起來的,沒有我執就不會有煩惱。任何煩惱從我執起來的時候,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佛號(用一句阿彌陀佛佛號)壓伏,你肯念佛,佛號一壓的時候,念頭就轉,轉煩惱成菩提,也就是轉煩惱成為阿彌陀佛。這是最妙的一種作用,就是明瞭我執,你怎麼把我執轉變到與佛號相應,這要在平時這麼練習。
關於法執,當然更微細,說起來更麻煩!要記住一個原則:佛法講萬法皆空,沒有一法是真的,萬法無常啊!沒有一法是永恒存在的。色法,像山河大地、整個地球,它永久存在嗎?不會永久存在的。地球既然都不會永久存在,我們為什麼還為一塊地皮跟人家發生爭執?國與國之間,為某個疆界,要跟人家興起戰爭,這都是不瞭解無常啊!這是色法。就心法(心理上面)來講,我們任何一個眾生的心理,你自己的念頭,你能不能把握住?任何人也不能把握住。前一個念頭起來,後一個念頭又起來了;後一個念頭還沒起來,前一個念頭馬上就轉變了。你自己都沒辦法控制念頭,你說哪一個法能夠永久存在?
世界上那些大哲學家,他的學說發表出來,哪個學說是永久不變的?就拿馬克斯學說來講,馬克斯當初發表資本論、發表經濟學說,當時多少青年、知識分子拿它當作聖經看待,以致於全球都受到他學說的影響,一直到現在,還沒有完。但是他的學說儘管發生這麼大的禍害,現在也轉變了,蘇聯現在也開始放棄這種學說了,中國大陸雖然那個框框還沒有放棄,實質上也在轉變啊!不轉變,將來沒有生路,不放棄,將來是不行的。任何一個學說,就算講到科學上,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,後來也有人把它推翻,它也不是永久存在的啊!所以世間任何學說、任何思想都不是長久的,都是無常的。
你瞭解這一點,遇到任何事情,心裡要想到:佛法說萬法無常、萬法皆空,你就可以不受這個法(這件事)所執,對法執你就淡泊,由淡泊慢慢可以破除。平常只要明瞭這些佛法、這個理,在念佛的時候,遇到煩惱起來,我們就有辦法把煩惱、法執淡化淡化,這時候我們念佛的佛號才起作用,才能壓得住煩惱。不懂這些理,佛號壓不住的。有很多人念佛,總感覺念了以後,煩惱還是起,別說一心不亂根本得不到,連煩惱都壓不住,哪能得一心不亂?所以理很重要。
平常就要練習,能得一心不亂最好,不能得一心不亂,到臨命終的時候,明瞭這些道理,那時就有作用。那時遇見其他任何現象來了,都不要理會,都知道那是假相,只等一個阿彌陀佛,等佛相出現。佛相怎麼出現?所有來擾亂我們的假相,都是我們多生多劫造的善業、惡業,在生死關頭,它一一地出現,不明理的人,就被那些假相牽引,帶走了。明瞭道理的時候,任何假相出現,都不理會它,都知道那是假法,一切都是假的。只抱住一個阿彌陀佛的佛號,怎麼樣也不放鬆,安安靜靜等待,心裡很定地在那裡。能這樣定得住,假法去了,真法就顯現出來了,就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,佛相就出現了,這時候就往生。在臨命終時,能夠自己這樣堅持,這就叫正念分明。
但是能夠這樣也不容易!不少人到壽命終了的時候,或者有很多病苦,生病很痛苦!或者心裡放不下,在世間的家人、其他事與其他人,恩怨是非一時放不下,而有種種情況。這時候免不了有顛倒,根據祖師講,顛倒的現象不只一種,各有各的狀況。有的見到宿世的冤家來引誘,有的自己病痛得自己不能作主,有的知見上自己不能作主。這時要靠什麼呢?祖師說要助念,助念就很重要了。因此祖師就講:往生的人能得助念也不簡單,也是一種福報,也是多生多劫以來造的種種福,才得福報,臨命終時,才有助念的人跟他助念,否則是不會得到的,這是第一種。
再就助念的人來講,能夠幫助一個人往生到極樂世界,無異就是幫助一個眾生成佛,這個功德大得不得了!再就因果這方面來說,我們現在幫助人往生極樂世界,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到我將來臨終的時候,已經往生的人會回報我,他就跟阿彌陀佛來了,來接引我們,來阻止我們發生障礙,把很多的障礙排除掉。再說,我們現在多多幫助人往生,將來我們壽命終了時,自然也感應很多人來幫助我們念佛。瞭解這一點,我們如果有時間,種種條件許可的話,多多去給人助念。還有一種好處(這也是祖師說的),我們幫助人助念,增加自己的經驗,看見人家往生,好現象我們也知道,不好的現象,人家遇到很多障礙,我們也看到了,這都是增加自己的經驗,把這個經驗吸收了,將來自己壽命終了的時候,知道得清清楚楚的,該怎麼把持就怎麼把持,自己就能夠做主。所以我們瞭解這一點,我們在各種因緣許可的話,多去幫助人家往生助念。
我們幫人助念的時候也要注意,助念是幫助,最主要的還是臨終的人,是他要往生,我們是幫助他,讓他提起正念,不能讓他起煩惱。所以祖師講,去助念的時候,不能隨便搬動臨終的人,不能隨便動臨終人的身體,也不要使臨終人的家人對他哭泣等等,只有一心一意替他助念。還有,助念到什麼時候?一般人說的斷氣,還不能完全確定死亡,因為就佛法來講,往生是第八識往生,第八識什麼時候離開身體呢?第八識還沒有離開的時候,身體還有一部分有暖氣,必得到身體全部都冷了,第八識最後出去的那個地方,暖氣最後沒有了,那才真正是死亡了,真正到那個時候,第八識離開身體,壽命終了。壽命終了以後還要繼續助念,為了保險,再繼續念,念到什麼時候?我們蓮社有規定,按照蓮社的規定就行。最重要的是:在助念的時候,要叫往生者的家人不要做讓他發生牽掛的事情,一概把它阻止掉。家裡的人以及外面助念的人,只用佛號幫助他念佛。
關於怎麼知道壽命終了之後的去處,在別人看起來,這位壽命終了的人是不是往生?有什麼現象可以看得出來呢?祖師曾說過一首偈,這首偈的意思是說,視第八識最後從身體哪個地方離開→看第八識是從哪裡出去,從頂門上出去,往生者的身體其他部分都冷了,就頂門上有一股暖氣,那就是第八識從這裡出去,出去以後,這裡也冷了,那就證明他是到極樂世界,往生了。如果從眼出去呢?那就是生天,不是到西方,不是往生,是生到天上去。投生到人道來的呢?是在這個心- 人的心胸。到三途是怎麼樣呢?暖氣從肚子出去(第八識從肚子出),那就是餓鬼道。畜生道呢?是兩膝,第八識是從大腿下面的膝蓋出去。最差、最不幸的是從腳底,第八識從腳板心出去,那就是下地獄的。這是古代祖師所講的:「頂聖眼生天,人心餓鬼腹,畜生兩膝離,地獄腳板出。」
但是有一點要注意:雖然祖師講這首偈讓我們瞭解,然而是否往生,並非只憑這個證驗,還有其他種種瑞相可以看得到。比如說看見光,最重要的是看見往生的人沒有痛苦相,他的相很安詳,那就是非常好的相。我們去助念的人,不能因為有這首偈,過些時候就用手去摸一摸,那就不得了!你這一摸的時候,說不定就引起他煩惱痛苦的感覺,本來可以往生的,這一摸便不能往生,罪過就大得不得了!所以只有最有經驗的人,最有經驗的是什麼人?若非一心不亂的人,那他的閱歷,可以說是知見、佛理已經都通達得不得了!他見過很多世事,是經驗非常豐富的人,他才可以去試探,還不能直接摸,直接摸還是不行,他有他的方法去試探,別人千萬不可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