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2A)
請各位看經本第二頁最後一個字,我把經文先念幾句:
又舍利弗,極樂國土,有七寶池,八功德水充滿其中。池底純以金沙布地。四邊階道,金、銀、瑠璃、玻瓈合成。上有樓閣,亦以金、銀、瑠璃、玻瓈、硨磲、赤珠、瑪瑙而嚴飾之。
(三)住區組織
經文念完以後,請各位看今天發的表–就是第五張講表,第三小段「住區組織」。我們上回研究的是「林木清幽」,就是極樂世界住的環境–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–一重一重的,環境那麼好,是住的大環境。今天講七寶池,是講「生」的地方,生的地方怎樣呢?這跟我們學淨土的人,尤其有密切關係,我們求往生,往生就是在七寶池的蓮花裏化生的,今天就跟各位一起研究七寶池。
「又舍利弗,極樂國土,有七寶池」,佛在上一段講七重欄楯,把住宅區的樹木環境、林園的盛況講過之後,就再稱呼舍利弗:「舍利弗呀!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啊!」這七寶池在什麼地方呢?就在住區組織中間。「七重欄楯,七重羅網,七重行樹」是一組,一組一組的,每一組裏都有七寶池,池子旁邊有欄楯、道路、樹林,這前面講過,都是寶做成的。七寶池裏有水、池底是怎麼做的,今天就講這個。七寶池裏「八功德水充滿其中」,池子裏的水跟我們娑婆世界池裏的水是完全不同的,娑婆世界無論是池塘、游泳池,或是浴池,各種水跟這個一比,都沒辦法比。講到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的時候,在上回我們也講過,我們要隨文入觀–隨著經文講到哪裏,我們就這樣觀想。再者,拿我們世間的環境、種種的設施,跟極樂世界經文裏所講的兩相對比,就知道:佛為什麼叫我們在這個世間修淨土法門,要把握一個「欣」、一個「厭」。欣是欣求極樂世界,厭是厭離娑婆世界,就是把這兩個世界做一個對比,自自然然的,我們欣厭的心理就會很明顯地發生出來,今天還是講依報,所以我們要「隨文入觀、兩相對比」。
「七寶池」是由七種寶做成的,我們想到世間任何一個水池,哪有什麼寶?頂多現代化的水池,用石頭、水泥做成的,如果是天然水池,不過是泥土這一類的,哪有寶?它是七種寶,就是金、銀、瑠璃、玻瓈、硨磲、赤珠、瑪瑙,七種寶做成的。這樣一對比之下,我們知道:七寶池是我們世間沒有的,別說我們普通人,就是歷代帝王的皇宮也找不到,即使勉強找幾種寶,也沒有像極樂世界那種寶。這裏所講的這些寶,雖然在我們世間也有這個名詞,但是講到本質上,我們人間的寶跟欲界天上的寶就不能夠比,跟天上都不能比,要跟極樂世界怎麼比?我們娑婆世界的天上,不論哪一層天的寶物跟極樂世界也不能比。可想而知,它這七種寶,我們簡直是想像都想像不到,好到那種地步!
下面講「八功德水充滿其中」,寶池裏有水,水有功德。所謂「功德」是什麼呢?「功」是對眾生有用處、有利益的,「德」是水的本身,它有它的德,因為有這個德,所以才能利益眾生。七寶池裏的水跟我們世間的水,絕對不一樣,我們的水雖然也有水的用處,但是沒有極樂世界七寶池裏的水那樣的功德。它的功德有八種,如果詳細講,何只八種?那太多了!概略說有八種。這八種功德水充滿其中,把七寶池填滿,水滿滿的,當然也不會冒出來,跟池水邊平平的–充滿其中。
請各位看八功德水,表裏面講:第一種功德是「澄淨」,所謂澄淨,就是水很平靜、很乾淨,一點污穢都沒有。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水,要想找一個澄淨,的確不容易找到,在過去原始的山林裏,泉水的水質還好一點,現在工業化,水一污染,你想找澄淨的水,可以說沒法找。我們現在喝的自來水,是從染污的水,用藥粉、用漂白粉等處理過的,處理之後,還有一些藥粉餘留下來,藥的成分還有,所以我們喝的自來水,成分不會那麼乾淨的。極樂世界的水,第一種功德是澄淨,我們的世界找不到。
第二種功德是「清冷」,所謂清冷,清是水很清,一看,水是透明的;冷呢,就講它既不寒也不熱。我們普通講的寒冷,與這個冷字的意思不一樣,我們所講的寒冷是冷上有個寒,應該做為一個名詞講。它這個冷跟寒不一樣的,寒就感覺很難受,受不了;冷正好,不寒不熱。身體接觸了這種水,非常適合,這叫清冷。一對比之下,在我們這個世界,到哪裏去找這種清冷?我們世界的水,冬天氣候一寒冷,就冷得非常厲害,在內地,水一到冬天就結了冰,你用手摸摸它,手指一接觸就受不了!這麼寒冷。再呢,夏天太陽一照,一熱,水蒸發起來,也讓我們受不了!在我們這個世間的水,或者太寒,或者太熱,如果拿來煮,煮得滾熱,更受不了!在極樂世界七寶池裏的水,別說是太陽照也好、冬天寒冷也好,它絕對不結冰,就是用火燒、用鍋子煮,它也不會那麼熱,它是清冷就是清冷,這種天生的質,本身就是那樣,也是我們這個世界找不到的。
第三種功德是「甘美」,水的味道,有點甜味道,甜得很美叫甘美。水還有甜味道嗎?過去我們雪公恩師講的時候,他舉個例子,比如說在內地,老師的家鄉是濟南,濟南城裏的泉水流出來,就是一種甘味道。住在那裏的人就知道,嘗過那個水的味道才相信,我們沒有到過那個地方,大家不會相信,水是有甘味道。在七寶池裏的水,它的甘美,也絕不是我們娑婆世界人間的水那種甘味比得上,除了味道甘美之外,還有另外的功德,這講到後來,講到代表它的意思的時候,我們就會瞭解,可見甘美也是七寶池裏的水最特殊的一種特性。
第四種功德是「輕軟」,我們娑婆世界的水絕不是輕軟,為什麼?大家知道,水的力量是一種阻礙的力量,水少的時候感覺不到,水一多,它的力量很大,如果河川的大水一氾濫,無論在山上的河川、在平地的河川,水一氾濫,決了堤,就不得了!誰能擋得住它?七寶池裏的水不是如此,它是非常輕鬆、柔軟。七寶池裏的水不是一點點,前面講住處環境的時候,「七重欄楯,七重羅網,七重行樹」是一組,七寶池在組織之內,那麼一組有多大?樹又那麼高,一組有多大?我們大家都沒到那兒去看過,就從經文裏講的估計吧!最保守的估計,一個組的住宅區就有我們這個地球這麼大,可想而知,在裏面的七寶池,你可以想像有多大!七寶池的水有多少!儘管池子那麼大,那麼多的水都是很輕軟的,水也不會氾濫出來,就算氾濫出來,它就像一股煙霧一樣那麼輕,絕對不會傷害人。
第五種功德是「潤澤」,潤是水非常滋潤,澤是滲到裏面很柔滑的一種狀況,跟我們這個世間的水不一樣。它所謂潤澤,永久是那樣潤澤,不會變化的。我們世間的水容易變,怎麼容易變?受到空氣、地下各種微細的微生物染污,它容易變,氣味變臭了,顏色也變壞了,很快就變了。所以古人講,想要水不變,就要水一直不斷地流,所謂「流水不腐」嘛!流動的水就不會腐爛,什麼叫腐爛呢?腐是腐臭的意思,味道變得不好聞。現在我們也可以觀察出來,一潭水在那裏,不讓它流動,就一直讓它停止在那裏,過不了好久,水的氣味就變了,變難聞了,所以算不上是潤澤。極樂世界七寶池的水,它沒有這種情形,它始終是那樣潤澤,顏色不會變,氣味也不會變。
第六種功德是「安和」,我們這個世界的水也不會安和的。所謂安和,水不會泛濫,怎麼樣大的水也不會把你沖倒,它非常安穩、非常和平的,這叫安和。在七寶池裏,絕對不像我們這個世間,大水一氾濫,就鬧水災!我們這個世界上,大雨一來,雨下了很久,就發生大水災。無論在哪個國家,就是科學最發達的國家,在美國也常常有大水災,受不了啊!它的水是安和的,你看,在我們這個世間,哪裏找得到這樣安和的水?這也是一種功德。
第七種功德是特別的「除饑渴」,我們這個世間的水也可以解渴,可是我們解渴的水也不能隨便喝。河川的水、池塘的水,我們就能喝嗎?不行的,一定要煮,喝自來水才保險,池塘的水有小蟲、有污染,喝下去,馬上肚子就喝壞了。自來水用藥物處理之後還是不夠,還要煮開,我們才能喝。極樂世界的水不要煮,就那樣喝,不但能夠解渴,還能充饑。在我們這個世界就是把水煮開,肚子饑餓了,喝喝水行不行呢?饑餓的話,喝水越喝越饑餓,不能解饑的。它那個水可以除饑,也可以除渴。
第八種功德是能夠「長養諸根」,諸根的「根」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我們身體這些根(諸根)都可以長養,七寶池的水可以長養池裏眾生的諸根。我們這個世界的水也可以長養,比如說我們需要喝水,身體上缺少水分是不行的,醫生都知道,假使病人脫水了(脫水很危險的),要趕快給他補充水。我們健康人每天要喝水,保持身上一定的水分,當然也可以長養,但是它有副作用,不能多,一多的時候,它就損壞諸根了,水要是喝得多,身體裏水分過多了,諸根就受到破壞。極樂世界的水,它不會有破壞作用,只有長養的作用–長養諸根。
這八種功德,在這部經裏講的較簡略,如果參考無量壽經、觀無量壽經,還有更多的意思。這八功德水,除了具有這八種功德以外,還有什麼呢?它的水質特別!在極樂世界的眾生,在池子裏,或者是游泳、或者是洗澡(在裏邊娛樂的意思),剛才講這個水「充滿其中」,這個水把池子裝得滿滿的,滿滿的一池水,池子又那麼大,人在裏邊,那麼深的池子,是不是會被水淹到呢?那是不會的。無量壽經裏講:「深淺溫涼各隨其意」,這個水,我們大家要是生到那裏以後,身歷其境就知道了,在水裏,你心裏一想「水要深一點」,水就跟著深一點,你心裏一想就行了;要想「水淺一點」,你心裏一動,心意這麼一動,水就隨著淺了;你要想「水的溫度稍微溫熱一點」,它跟著就溫了;或者想「水再涼爽一點」,它馬上又涼爽了。總而言之,無論是深、是淺、水的溫度以及其他各方面,隨你的意思,你想怎麼樣,它就怎麼樣。這個水,你看看,這種功德我們在這個世界哪裏找啊?
我們現在這個世界,不錯!也有科學發明,比如說,我們看電視用遙控選台,選哪一台?你坐著不動,對著按一下,就行啦!隨著你的意思,但是你還要拿遙控器(拿個器具)。它根本就不要器具的,你心裏動一下,動念的時候,它就隨你的念頭,照著你的意思就辦到了。我們這個世界科學愈進步,發明的事物愈多,對淨土極樂世界那個環境愈能夠相信,所以雪公恩師過去講經時,曾經做個比喻:極樂世界是一個科學最進步的世界,拿我們這個世界的科學現況跟極樂世界比,簡直太幼稚了!還在萌芽時期啊!每種事務、每種科學發明,跟極樂世界一對照,都能幫助我們瞭解:喔!極樂世界是那樣可信的。也許將來我們科學發展進步到看電視不用器具,原則上心裏想就可以。現在的電腦,你下個命令,資料就顯示出來了,假如科學沒有發明到這個程度,你在幾十年前跟一般人們講,人家也不相信啊!那個機器–一部電腦,一個物質的東西,你下個命令,它就照你的命令辦到了,那誰相信啊?它現在居然能辦得到。這是什麼呢?這是由我們人的智慧–科學家的腦筋(智慧)研究出來的。極樂世界也是由阿彌陀佛的智慧發明出來的,同樣都是智慧發明出來,我們這裏有很多人不相信極樂世界,現代科技的這種現象,你相不相信?現在你相信愈多,將來到那邊相信得更多,所以講這些功德各隨人意,隨著我們的意思,這些都是阿彌陀佛的智慧發明出來的科學成品。
除此以外,在十六觀經(觀無量壽經)裏說,七寶池的水–我們前面講這個水具有八種功德。在我們世界的水,大家都知道,水是一種化學成分,物理分析出來是什麼構成的,水可以變成蒸氣,水可以變成……它有什麼成分。但是極樂世界七寶池裏的水不是這樣的,它不是氧……等等這類構成的,它是用七種寶,水的本身就是七寶構成的,這奇怪吧!水的本身都是七寶構成的,而且水的顏色也有七種寶的顏色。這還不算!既是它的水由七寶構成,也有寶的各種顏色,它這個水還能怎樣呢?七寶池裏不是有蓮花嗎?水上上下下的,從蓮花下面流到上面,再從上面流到下面,上下流貫,這是一個狀態。這個狀態在我們世間(現在又講我們世間的科學),你看觀光花園,人工做的噴水池,也有照明的水往上冒,冒了又下來,那是人工的,用電力的動力做成功,在外國,美國、日本,這種水池很多,可是七寶池的水是自動的,不要什麼電力發動,它自動地上下這麼來回流貫在花樹之間。你想想看,假使我們這個世間沒有發明噴水池,我們也想像不到!古人看經,真是難信,的確是難信!因為就我們這個世界所看到的,水只能往低處流,不會往高處流,現在就知道了,用電力發動,它可以往高處流了。七寶池就是那個現象,上下來回流動。
水這樣來回上下流動,當然也會發出聲音來。我們世間的水也有聲音,高山流水嘛!水從高山流下來也發出聲音,但是這個聲音聽起來沒什麼意思,頂多是懂音樂的人聽聽那個流水,給他一種啟發,大自然的音樂提供給他一種欣賞的美感。極樂世界的水當然也可以供給人家一種美感,除此以外,它特別的地方,它的聲音裏含有說法的聲音,說的就是使人覺悟的佛法。觀經裏面講:水聲或者說佛、說法、說修道的僧–佛法僧三寶,或者說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,或者說六度等等。水的聲音裏就包含這麼多的意思–「水聲說法」,水能夠說法!你說特別不特別?這也是祖師的註解,不可思議的!我們在這個世間的眾生,你想拿來研究,也研究不出這是什麼道理;你心裏想也想不出來。究竟我們凡夫的智慧的確是有限的!我們凡夫想極樂世界的水,就等於原始人(一點科學腦筋、一點科學常識都沒有)來想像我們現在科學發明的東西,他也想不出來,這就是不可思議的。智慧到了、知識到了,他就能夠相信。
我們現在從經文裏,只憑著聖言量,佛講的話千真萬確的,我們要信,一旦我們往生,到了那個環境之後,一看,啊!的確是如此!它們能夠說法。就等於我們看現在科學的設施一樣,完全是憑著智慧研究發明出來的,我們在這個世界也可以藉著科學發明,瞭解「水能夠說法」,錄音帶也可以說法,錄音下來,在錄音機裏一放,裏面說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–說佛法,也可以講經文,也可以說法。這個說法拿到沒有科學的環境,叫一般人聽,人家聽了,也覺得這不可思議啊!我們由此推,佛法裏有唯識學,唯識學講因明,裏面講三支比量,我們用這個世界科學的情形,比量極樂世界,我們相信確有其事。所以別的宗教就怕科學發明,科學一發明就把那些神話部分給否定掉了,不能成立。佛法呢?科學發明愈多愈好,等於替佛法做註解。在過去講阿彌陀經,人家以為神話成分太多,認為哪有這回事?不但普通人,就是一般研究佛理的人,他注重理,對於事實他還是不相信,所以這部經叫做難信之法。我們現在用比量一比,就知道這怎麼不可以相信?我們這裏都可以辦得到,只要科學家智慧到了,一天一天的發明那麼多。阿彌陀佛的智慧,那還得了!科學家怎麼比得上?佛發明出來的東西,那還得了!講這些都還是小而焉之,講到更高深的時候,更微妙!更多!
說到這裏,恐怕各位有個問題,即使各位現在沒提出這個問題,也許將來各位在外面講的時候,人家提出問題來,什麼問題呢?就是有關理論方面,前面講觀經裏說:流水的聲音可以說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。既是極樂世界一切都是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,何必水還要說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呢?這不是問題嗎?的確在極樂世界沒有苦,也不空,不是無常,也不是無我。但是我們要提出另外一個問題來,什麼問題呢?我們老師在世的時候,從美國回來一個華僑,也是學佛的,他反對「帶業往生」,他主張要「消業往生」,把業消乾淨才可以往生。他認為沒有帶業往生,這個理論說不過去,那個時候,在台灣轟動一時。我們從這部經、觀經、無量壽經,處處都可以找到理論出來,帶業往生是一定有的。他雖然組織一批人查經(查經是跟外道學來的,外道有查經班,他也來查經,查什麼?查淨土經文),查來查去,沒有「帶業往生」的字眼,沒有這個名詞,所以他說沒有帶業的。其實經文的文字裏沒有帶業往生,但意思有啊!他就查不出來了。有什麼意思呢?往生的人沒有斷惑,煩惱障(見惑、思惑)一品都沒有斷,他就憑念佛而能夠往生,往生到極樂世界,他還是個普通人,見思惑沒有斷嘛!就往生的人來講,當然他是離開娑婆世界,解脫六道輪迴了,但是在極樂世界,他還是個凡人。就極樂世界的環境講,沒有苦、空、無常;但就往生的本人(普通人)來講,他還有習氣,還有見思惑要斷。為了斷他的見思惑,所以流水的聲音上下來回地讓他聽,他聽了這個水聲,自然地就斷了見思惑。往生極樂世界的凡夫眾生還在蓮苞裏,並沒有坐在講堂裏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,就是很自然地在七寶池裏洗洗澡,那樣娛樂娛樂,聽聽水的聲音就能斷惑。你看這多好!不可思議呀!針對普通往生的人來講,那是教他斷惑的,所以這裏有水說法的聲音,說的是「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」,這沒有牴觸的。七寶池的水,我們瞭解是這樣的。
七寶池的池底怎樣呢?下面說「池底純以金沙布地」,在我們這個世間的水池,都是泥、沙、土等等這類東西做池底,河川也是這樣,是沙、土、石這類的。現在的游泳池裏面,做得比較好,池底鋪上水泥,或者鋪上比水泥更好的,用磁磚這類的材料,磨得很光的,但是比不上七寶池啊!七寶池的池底怎樣呢?純粹以金沙鋪成。金是金子,在我們世間,大家都看過,沙呢?沙就像印度的恆河沙,佛經裏常以恆河沙做比喻,恆河裏的沙很細,細得像麵粉那麼細。金沙–金子一粒一粒的微細的細粒叫金沙,用那種金沙鋪在池底,目的就是用金沙做底子。你想想看,用金沙做底子是什麼情形?整個池底都是金沙。所謂金沙,大家不要認為,我們踩在這些沙子上面會扎腳,不會的!沙既是那麼細,非常柔軟,你踩在上面的時候,一點都不會受傷害,只會有一種舒適的感覺。
七寶池的水、池底,我們都知道了,池子的四邊怎麼樣呢?下面說「四邊階道,金、銀、瑠璃、玻瓈合成」,在水池的四周–四邊的陸地上,有階有道。階是台階,比地面高出一些,高出的部分叫階;道是路,平地的路。七寶池的四邊,或者是階,或者是道,都是由金子、銀子、玻瓈、瑠璃四種寶合起來做成的。
在七寶池外面的陸地上,「上有樓閣,亦以金、銀、瑠璃、玻瓈、硨磲、赤珠、瑪瑙而嚴飾之」,在七寶池外面的地上有樓閣,樓閣怎麼做的?也是由七寶做成的。七寶的金、銀,我們都知道,在我們世間大家都常見的,雖是常見,跟各位說,極樂世界的金銀比我們的金銀,質好得太多了,要有這個瞭解。再來是瑠璃,極樂世界遍地都是瑠璃,瑠璃在我們這個世間很少看到;東方世界也是瑠璃世界,西方極樂世界的瑠璃很多。還有玻瓈,上回講過,也不是我們所見的玻璃,它是自然長成的玻瓈。還有硨磲,根據經文的註解裏講,它是海裏一種水族動物所孕育而成的東西,我們也很少看到。還有赤珠,赤珠是紅色的珠,我們這個世間有珍珠,現在有人工養的珍珠,也有真正是蚌自然生的珠,一般的珍珠是明亮的,還有一種赤色的珠–紅色的,那是非常少,少之又少,可說是最珍貴的,在極樂世界,你看看,用赤珠來做樓閣。還有瑪瑙,瑪瑙在我們世間也見得比較多,但極樂世界的瑪瑙,比我們世界的瑪瑙勝過多少倍數,這是七寶。
樓閣是做什麼用的呢?樓是樓房,閣是好幾層的樓上再造一個閣,這個樓閣是佛跟大菩薩說法用的,等於是大講堂,除了說法以外,極樂世界的佛以及極樂世界的眾生,他們也常在這裏聚會,這是樓閣。在我們這個世界上,沒有七寶做的樓閣,連皇帝的金鑾殿,整棟房屋也不可能用這些寶來做。它完全是用七寶做成的,所以是用七寶「而嚴飾之」。嚴飾是把它莊嚴起來、裝飾起來,這個裝飾不同我們世界上,用顏料塗一塗、用各種顏色的油漆刷一刷。它何必油漆?它那個寶各種顏色都有,七種寶有種種的寶色顯出來,貨真價實,不是用各種顏色塗出來的,這是講樓閣的情況。這段講到這裏為止,極樂世界環境那麼好,住的、自然的景,那麼好!
講到這裏,有人要問:我們在這個世間修道,講求一切簡單樸素,不要華貴、珠光寶氣,修道的人不適合啊!在極樂世界為什麼珠光寶氣,動不動就是七寶呢?那不是與修道相違背嗎?這就是不可思議!阿彌陀佛就是要造成這樣的環境,順著我們眾生心理,任何眾生,誰不希望好環境呢?這是一層。再講深一點,這些七寶的環境(後面會講,現在先說一點點),無處不是佛、往生極樂的眾生自性裏顯現出來的,就是本有的功德,這都是從自性功德裏顯現出來的,煩惱減一分,自性功德顯一分,所享受的這些都是「本有家珍」,自家裏有,不是從外面得來的,重要是在此。再強調一句,這些寶既是我們本有的,我們到那個環境開發出來,不要也不行。自然而有的,絕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寶,外在是假的,那是要不得的!這是真寶,自性之中具有的真寶,你不要,自自然然具備的,是這個情形。今天講到這裏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