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量壽經(四十二)
佛說無量壽經筆記(四十二)
徐醒民老師主講 八十四年五月四日

各位老師、各位大德、各位同修:


請翻開經本第五十七頁,第三行開始,經文先念一小段:又無量壽佛,其道場樹,高四百萬里。其本周圍五千由旬。枝葉四布二十萬里。


◎道場寶樹奇妙


上回講到極樂世界,全世界都是寶樹,那些寶樹都是七寶生成的,從樹根、樹幹、樹枝、樹條,以及葉、華、果,都是七種寶做成的。不但如此,寶樹還有音聲,聽了音聲就等於聽了佛法一樣。剛才念的又是另外一段,這一段講「道場寶樹奇妙」,無量壽佛道場裏的樹特別奇妙,有種種的情況。今天這一大段有五小段,我們也是一段一段地跟各位一起研究。


第一小段講「一樹高廣特殊」,無量壽佛道場的樹怎麼特殊?樹那麼高,又特別大。我們研究極樂世界,要了解極樂世界的環境,特別要了解的是:我們在娑婆世界看的樹,不管什麼地方的樹也沒有那麼高大,其他的各種景物也都是很小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我們生在娑婆世界的眾生,心量很小,全世界無論是那種人,他生到這個世間來,他的心量都受這個世界的環境約束,放不開來。一到極樂世界的時候,心胸一開朗,一放開來,情況就不一樣。我們了解,到那個環境絕對跟我們不一樣的,所以我們看經文講的樹、看極樂世界的任何一種景物,都要放開我們的心量來了解那裏的情形。


「又無量壽佛」,前面把整個極樂世界那些寶樹說完以後,另外又是一段,所以加個「又」,「無量壽佛」是阿彌陀佛,「其道場樹」,這尊佛道場裏的樹,「高四百萬里」,高度有四百萬里。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」,「本」是樹的身子,就是樹幹,一棵樹的樹幹在橫的方面有多粗呢?有五千由旬,「由旬」翻成中國的意思,一由旬最少是四十里,當然中國的四十里,跟釋迦牟尼佛那時印度的四十里不完全一樣。雖然不完全一樣,四十里也不算短,五千由旬就是五千個四十里,這是橫的方面。想想看,一棵樹身的周圍,比如我們現在到高山上去,到阿里山看神木,神木要十幾個人或多少人,手牽手圍起來,我們已經覺得這棵樹很大了,它有五千由旬,這是樹幹。「枝葉四布二十萬里」,樹上面長樹枝,枝上面有葉,往四下分布,分布的枝葉有多長呢?那個枝葉就有二十萬里長。可想而知,一棵樹從它的本到枝葉的範圍,以及它的高度有多麼大,這是講它的高、廣,特殊的這種情況。


接下來是第二小段「摩尼寶王嚴飾」,講樹怎麼裝飾,經文先念一遍:一切眾寶自然合成。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,眾寶之王,而莊嚴之。周帀條間,垂寶瓔珞,百千萬色,種種異變,無量光炎,照曜無極。珍妙寶網,羅覆其上。一切莊嚴,隨應而現。這一段講那裏的樹,每棵樹都是這樣裝飾。


怎麼莊嚴?用各種寶來莊嚴。前面講七寶,這裏不止七寶,講「一切眾寶」,數目都數不清了!這些眾寶不像我們世間人身上戴的寶(珠寶、寶飾),或是家裏的什麼物品,上面用一塊寶裝飾起來,不是那樣,這一切眾寶是「自然合成」的,不是由人工造成的。最重要的寶是什麼?「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」,這種寶是「眾寶之王」,「而莊嚴之」,用這種寶來莊嚴。什麼是「月光摩尼持海輪寶」?「摩尼」是印度文的名稱,翻成中國字的意思叫做「珠」;也翻成「寶」;或者翻成「離垢」,離開一切塵垢,就是清淨的意思;或者翻成「如意」,為什麼叫如意?就是你想要什麼,那個寶就供給你什麼,這叫如意寶。「摩尼」翻成中國的意思有那麼多,其實就是珠寶的總稱,一切珠寶用一個總名稱,在印度就拿「摩尼」兩個字代表。我們了解摩尼是離垢的,離垢就是清淨的,一塵不染,又是如意的。在前面再加上「月光」,月光是什麼呢?月亮有光輝、有光明,用來形容摩尼珠(也叫如意寶或者如意珠),這個如意寶或者如意珠,放出大光明,這種大光明就像月光。「輪」是圓的,就像我們世間農曆十五夜,那個圓滿的月亮叫「輪」,那個光最圓滿的,摩尼寶發的光是圓滿的光輝,就像月亮最圓滿的光一樣。「月光摩尼持海輪寶」,這幾個字一句下來,就是一個寶。月光摩尼寶,放這樣大光明的這種如意寶,「持海輪寶」,這可以說,在我們世間簡直找不出一個東西能夠跟這個相比,所以這裏沒辦法講。持海輪寶是摩尼珠中最大的一個寶,這種寶是眾寶之王,在一切寶之中的寶中之王,以這種寶中之王這麼大的寶物「而莊嚴之」,用這種寶來莊嚴這個樹。


「周帀條間,垂寶瓔珞」,在樹的枝條之間,「周帀」是不只一個枝條,所有的樹枝、樹條,「周」是周遍,「帀」也是周的意思,把這個字倒過來,就跟「之」字一樣,現在的楷書,「之」字是這樣,寫篆字,「之(之)」字就跟「帀」字倒過來一樣。「之」字就當「往」字講,行走到那裏去,「周帀」的「帀」,就是從這裏開始走,走了很遠又繞回來叫做「帀」,就是轉了一周,「帀」就是周的意思。「周帀」這兩個字變成一個詞,就當普遍講,到處都有、都走遍了。「周帀條間」,一棵樹上的每個枝條之間,「垂寶瓔珞」,「垂」是掛著,掛著「寶瓔珞」。「瓔珞」是什麼?在印度古時候,凡是富貴人家,無論男子、女子,都用很名貴的玉石串起來,串成一串一串的,然後戴在身上做裝飾。我們中國古時候,男子、女子也都佩玉,戴著玉。瓔珞是印度那個時候,把玉串了一圈或一串,掛在身上,這叫瓔珞。這種寶瓔珞,在樹的枝條之間垂滿了、掛滿了。


有寶瓔珞還不算,寶瓔珞有各種顏色,有的是紅色、有的是青色,很明亮的,在我們世間的寶,也有各種顏色,可是我們世間的寶,寥寥可數,只有幾種顏色;在極樂世界的瓔珞寶「百千萬色」,那麼多種顏色,而且每種顏色還有「種種異變」,由這種顏色還能變成另一種顏色,隨時在變化的,不但顏色能變異,而且「無量光炎,照曜無極」,發出光明來。一種好寶,像玉石,青色的玉石不只看到青色,青色還發青光出來,白色的玉也發出白色的光,所以各種顏色可以變化各種光出來,而這種光是「無量」的,無量的「光」照射出來還有「炎」,炎就等於燒著的火那個火苗,火燒的時候是光明的,但火噴出來,向外面射的時候有「炎」,「無量光炎」都是從色「種種異變」變異出來的。這種色與光炎「照曜無極」,往外照,「曜」就像日光一樣。可是我們要了解,我們在這個世間只能拿日光來講,其實極樂世界不需要日光,如果把太陽移到極樂世界,日光就被這些寶光蓋下去,日光根本顯不出來。比如我們房裏有電燈的光,我們又點一支蠟燭,在燈光之下,燭光看不出來,因為電燈的光把蠟燭的光壓下去了,顯不出來。因此極樂世界不需要日光,也沒有日光,有這些寶發出的光,這些寶光照耀起來,比日光好得多,日光還是有限的,它這個光「照曜無極」,「無極」是沒有止境,這個光,整個世界到處都能照到。


「珍妙寶網,羅覆其上」,非常珍妙的「寶網」,由寶結成網,我們大家都知道「網」,漁人撈魚的那個網。還有「羅」,古時候的羅網不但用在水裏面,在陸地上也有。在空中捕捉飛鳥的,叫做羅,在地上捕捉走獸的叫做網︱天羅地網。在我們世間用羅網來做什麼?來造業的。極樂世界的羅網不是這樣,珍妙寶網「羅覆其上」,用很大的寶網,整個把樹覆蓋起來,樹的樹枝、樹葉,用大網覆在上面。覆在上面做什麼?「一切莊嚴」,前面講瓔珞垂掛在枝條上面,各個枝條上都掛著瓔珞,這是用整個大寶網把它覆蓋起來。想想看,這樣的樹,有那麼多的珍奇妙寶裝飾,羅覆其上。當然每種寶都有顏色、都可以發出光,這些光、這些色,一切的莊嚴「隨應而現」,凡是在那裏的人,心理想要什麼顏色、什麼樣的光,或者顯出什麼形狀來,隨應而現,隨著那裏的天、人、菩薩,心理想要什麼樣的莊嚴,就應著你的心理而出現。想想看,我們這個世間,現在還辦不到,但是現代科技,有科學發明的東西,可以幫助我們了解,要是在過去,講這種事情簡直不能相信。比如早期的電腦需要人工來操作,將來可能不需要人工操作,用嘴巴說一說(下指令),電腦裏一篇文字整個就出現了。再進一步,甚至聲音都不要,心裏一動,念頭一想,電腦裏的資料馬上出現,這就是應念而至。我們世界上的眾生還是凡夫,凡夫眾生的研究都有這種成績,何況阿彌陀佛那種功德、那種大願,當然能夠辦得到。「一切莊嚴,隨應而現」,一到那個環境,確實是那樣,心裏想怎麼樣,那個寶就現出來。


為什麼要這麼多的莊嚴?又是顏色、又是光?我們知道,在這個世間學佛,學普通法門的任何一宗,念佛法門是特別法門,無論普通法門、特別法門,入定是共同要學的,都要入禪定。並非學禪宗的才要學禪定,禪定是共同的名詞,無論那一宗,按照那一宗的功夫來入定,都叫禪定。我們念佛得一心不亂,也是入定。學佛,戒、定、慧是最重要的,古人講: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」,沒有定功不能開發智慧。我們怎麼修定功?環境很重要!比如在都市裏面,人多嘈雜的地方,修定怎麼修法?必得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修,普通法門都要講定功,但是要找一定的場所不容易,不是人人能夠辦得到,學念佛法門,隨處隨時都可以念佛,所以入定最方便。


講到環境,有好環境當然好,好環境用什麼幫助呢?用光來幫助,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,我們修定功的人,把心定在一種單純的顏色、光上面。比如阿彌陀經裏講七寶池的蓮花,就講「青色青光、黃色黃光、赤色赤光、白色白光」,講四種光,為什麼講光?那個光是幫助那裏的人修定功。修任何法門,必得要入定,不入定就不能開智慧,智慧不開,了生死是辦不到的。為了這個關係,不能入定就不能開智慧,我們修特別法門,帶業往生。雖然定功還沒完成,智慧還沒開,生死未了,貪瞋癡慢疑,這些惑還沒有斷,但是我們可以帶業往生,帶著惑業往生到極樂世界。到了極樂世界,不是一往生就成功,不是啊!那裏的環境好,在那裏修定。上回講道場以外的樹,現在講道場裏面的樹,這些樹都發出顏色、發出光,我們修定功,接觸任何一個光,我們就能夠很安靜,心裏就能定下來。所以阿彌陀經講「青色青光」,「青」光是最基本的,最基礎的入定的光,你入了青色光,在你的心裏一片青光,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微塵,什麼都沒有,就是一片青光。有這片青光,你的定功成了,你的智慧就自然開,本性就自然顯出來。在極樂世界的樹上,樹也發光,這些裝飾的寶也發光,就是供給我們往生的人在那裏修定功,所以往生極樂世界,一生就能成佛,不用經過三大阿僧祇劫。為什麼這麼容易?因為你眼之所見,一切一切都是幫助你入定的。我們了解這個裝飾,並不是為了好看、好玩,不是那樣,是幫助我們很容易修持,能夠入定的。


第三小段「耳聞法音得忍」,我們先把經文念一遍:微風徐動,吹諸寶樹,演出無量妙法音聲。其聲流布,徧諸佛國。這是妙法從樹發出音聲來,音聲發出來以後,再演出種種妙法。


看經文:「微風徐動」,前面講寶樹,是講一棵寶樹的樣子,像那種寶樹多得很!道場的寶樹非常多。所謂「微風」,不是猛烈的風,微微的、很輕微的風。我們現在也感覺到不要大風,風太大會受不了!像春天的微風,吹在身上很舒暢,對人沒有傷害。「徐動」,緩緩的、很緩慢的。很輕微的風,很徐緩地在那裏吹動。吹動了誰?「吹諸寶樹」,那些寶樹被這種微風慢慢吹動之後,「演出無量妙法音聲」,那些寶樹有樹枝、樹條、樹葉等等,也有開的花、結的果,由那些枝、條、葉、花、果再演出來。怎麼演出來?因為微風觸動了樹枝、樹葉,彼此在那裏搖動,有時候互相接觸,這樣就發出了音聲,音聲是「無量」的,我們這個世間的音聲不太多,只有幾種,這是無量的音聲。無量的音聲是普通的音聲嗎?不是!是「妙法音聲」,「妙法」是佛法,叫人家一聽就開悟的,這是佛法,這種佛法不是普通的,是最特殊、最微妙的,叫妙法,比如佛講的妙法蓮華經,就叫妙法。那種無量的妙法,是由微風吹動那些寶樹發出來的。「其聲流布,徧諸佛國」,這種妙法音聲可以流通傳播,普遍到諸佛國,「布」是遍及上下十方,流布到遠方去。我們要了解,它之所以是一種妙法音聲,它的妙處就是能夠流布徧諸佛國,無論那裏都能聽到這種音聲。這種音聲,說的是什麼?說的是佛法。這種音聲一聽到了,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知道。


我們要問:極樂世界的諸寶行樹發出的音聲,我們在娑婆世界,怎麼沒有聽到呢?我們凡夫眾生有貪求心、瞋恨心、愚癡心、傲慢心、懷疑心,還有種種的邪知邪見,把我們的真心蓋住了,所以聽不到!那就是障礙。如果把那些障礙去掉了,我們就能夠完全聽得清楚。何以見得?只要發出一種聲音,那種聲音沒有遠近,無論什麼地方都能聽到。別說極樂世界,十方世界的每一個世界,任何一種聲音,只要我們功夫到了,修行修成功了,都能聽得到。這個聲音是整個虛空都存在的,你可以藉著現代的通信設備了解。比如我們在台灣,每天看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,由電視傳播過來。它怎麼傳播過來?它由聲音、由種種的影像,這種聲音、這些影像,用適當的儀器、器械,都能幫助我們的感官收到,能夠看得到、聽得到。既是能夠看得到、能夠聽得到,就證明這種聲音、這種光、色等等,整個都是普遍存在。由此我們了解,經文裏講「其聲流布,徧諸佛國」,諸佛國都能夠聽到這種法音,淨土宗講信、願、行,但看我們的信心、願力、功夫,修行到了,自自然然的,能夠聽得到。


從這裏我們了解,阿彌陀佛極樂世界,我們在娑婆世界念一聲佛號,為什麼能夠感應呢?「感」是我們在這邊念佛,我們心裏有所感,「應」是阿彌陀佛在那裏應,就回應過來了。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麼遠,我們念一句佛號,聲音一發出來,阿彌陀佛立刻就知道。這個聲音是不發則已,一發出來,佛早就知道了。所以我們念佛,不要認為我們在娑婆世界,距離西方極樂世界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遙遠,其實並不遙遠,這種聲音、這種感應可以說是沒有間隔的,只要我們具備了信、願、行的心願,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,就能「光光相應」︱我們的心光、阿彌陀佛的光,兩者就能夠交感,就能感應。假使我們一邊念佛,一邊煩惱特別多、雜念特別多,那不能怪別人,我們自己念佛念得不如法。念得如法的時候,一念就有感應,淨土宗的祖師就講:「一念相應一念佛」,我們的一念跟阿彌陀佛的一念相應了,一感應就見到佛,在這一念當中就跟佛合在一起了。


再來還是第三小段,聽到妙法的音聲就得了法忍。經文先念一遍:聞其音者,得深法忍,住不退轉,至成佛道,耳根清徹,不遭苦患。


前面講,演出無量妙法音聲,「聞其音者」就是聽到這種音聲,聽到之後「得深法忍」,「法」指的是佛法,覺悟的法,「深」是講佛法的理,講很深的道理,「忍」,你明瞭這個道理,就把心安安穩穩地放在這個道理上面,一切行為都照這個道理去做,絕不受其他外面的因緣轉移,這叫忍。我們都要忍得住,舉個例子來講,只要你了解佛法,都是妙法,比如講「萬法唯心」,無論那一宗,這是必須了解的,我們成佛就是我們的心來成佛,一切都是心來轉變的。祖師講:「心能夠轉業」,我們的心能夠把業報、惡業轉掉,心就能夠自己作主;心要是不能夠轉業,心就被業伏住了。所以要懂得萬法唯心,我們深信這個理的時候,我們一切要根據佛所講的道理,當然我們現在是妄心,我們講萬法唯心的目的是什麼?要把真心能夠開發出來。要開發真心,就要把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這些妄心,全部放棄掉。試問:今日之下,不學佛的人不必說,學佛的人,誰能一下子就把貪心放棄掉?誰能破除這個貪心?貪是貪名圖利,這還算普通的,貪心是生死的根本。佛講五戒,講根本戒就是戒淫,淫是貪的一個對象,是生死的大根本啊!能夠把這個破除掉就成功了,生死就能了了。了解這個,完全照這樣去做,這就是深法忍。


但是在今日之下,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任何一個煩惱都不那麼簡單!別說能夠斷除,能夠把它壓得住就了不起,人家爭名奪利,我們不跟人家爭奪,這就能夠壓得住,這就不錯了!即使壓得住,還有那個種子在,沒有斷除,還是不行的。我們學淨土宗念佛法門,了解一切的佛法,斷煩惱那麼難,所以要帶業往生。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容易了,能夠聞到妙法,就能得到深法忍。任何一尊佛所講的任何一個法,那個法很深的理,你都能按照佛所講的,當下就能明瞭,明瞭之後,當下就能照理去做、去修持,這就是法忍。這樣能夠「住不退轉」,「不退轉」是得了任何一個法,就不會退轉,「至成佛道」,一直到成佛道。成了佛道「耳根清徹,不遭苦患」,得了深法忍的時候,耳根就清徹了,沒有其他的雜音,耳根就變了,一切的雜音聽不進來,所聽的都是法音,這叫耳根清淨,耳根清徹就是耳根清淨。耳根清淨,一切的「苦患」–心經所講的「苦厄」,一切苦厄就沒有了。


極樂世界聽到無量妙法音聲,能夠得到深法忍之後,不退轉就能耳根清淨。我們在娑婆世界這樣用功夫,幫助我們念佛,非常快!今天講這三小段,下面還有六根接觸得忍、還有三法忍,下次繼續講。